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严格和严厉,谁才是心理阴影的元凶?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严格是一种能力

有时候,我们害怕严厉,也躲避严格。甚至把严格看成是一个负面词汇。其实,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建立在高标准的基础之上,其中都隐藏着严格的气质。

就比如做家务这件事情,在我的观察范围内,大部分孩子都做的比较少,这样的话,小时候的确比较轻松。然而,等有一天孩子独立出去读书、生活,这种差别会立刻显现,训练有素的孩子,能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擅长做家务的孩子,只能生活在混乱之中。当然,这是两种生活状态,后一种也不算错,只是极度影响孩子的生活体验。

现在,很多人不敢对孩子有要求,仿佛一旦有要求,就对孩子不够尊重和理解。其实,严格和尊重理解并不冲突,我们真正应该避免的,是严厉和粗暴。

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做到真正的严格?

我常常想起读书时候的一位老教授。每次提到他,大家都说他的学生质量很高。我一直很好奇他是怎样做到的?通常,大学里培养学生的流程都差不多,比如,研究生阶段导师会给学生列出书单,每周小组讨论,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论文。我发现这位老教授的方法也是如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就越来越明显。有的导师学生众多,自己也各种事务缠身,学生没完成任务,最终也不了了之。而在这位老教授的门下,根本不可能蒙混过关,他几乎每周都参加小组讨论,关注每个学生的读书进度,极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论文,绝对不允许用马马虎虎的态度对待学业。如果学生随便拼凑一篇论文交上去,等老教授再把文章还给他的时候,会让他汗颜不已:文章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修改,连标点符号都逐一改过来。不过,严格并不意味着一脸冰霜,相反,老教授为人和善,面容慈祥,学生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他从来不批评,永远是循循善诱。虽然他要求很高,但学生都很尊敬他。我认为他把对人和对事分得很清楚,真正做到了温和对人,坚定对事,虽然他不批评、不指责,然而不妥协本身便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每当想起这位老教授,我都由衷地感叹:严格是一种能力,并非那么容易做到。对待成年的学生尚且如此,而对待年幼的孩子,则更加不容易。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严格至少有四个条件:找到孩子的能力边界,能接受事与愿违,对事不对人,想出足够多的办法。

好的教育者,会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揣摩,找到一个孩子的能力边界,如果超越这个边界对孩子提要求,那就是强人所难。我们可以提要求,但孩子未必一定响应,这时候,只有能接受事与愿违的父母,才能躲过愤怒的反应,不至于跌落到严厉的陷阱之中。无论孩子做得怎样,都不动摇我们对孩子本人的态度,这难度系数极高,意味着家长的内心深处,对孩子有一种独立的认识,这种认识不因为孩子的某一个行为而改变。在要求孩子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各种反应,我们需要有足够多的应对办法,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我们常常关心怎样才能给孩子养成好习惯,其实,严格最容易形成好习惯,而严厉则不行。严格的父母,最少掺杂负面情绪,最大限度赢得孩子的尊重,这也是最不容易引起对抗的沟通方式,因此,孩子能比较平顺地把严格内化成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形成自律。

我也评估了一下我父母对待我的方式,他们不严厉,也不严格,总体来说,我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我认为他们对我是轻度放纵。

假设生命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在严厉和轻度放纵的选项中,我还是会选择轻度放纵。但假设在轻度放纵和严格的选项中,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严格。

为什么我愿意选择严格?从我的切身体会来看,哪怕是轻度放纵,也给我的成长制造了太多的困难。在很多年里,我做事总是达不到我希望的品质,常常被懊恼、沮丧和不满的感觉所淹没,这完全没有什么轻松可言。相反,最近这些年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严格的结果,是让我对自己感到更加满意。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过有品质的生活,那么,严格才是坦途。

1 2 3
赞(3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严格和严厉,谁才是心理阴影的元凶?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