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私立学校的教育品质比公立学校要好得多。毕竟上层阶级的子女都是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的。
好比北京某英国国际学校,每年学费十几二十万,无数明星子女都在这所学校就读,这样的新闻报道一多,大众就自然认为私立学校的教育比公立学校更胜一筹。
但公立学校有着私立学校难以匹敌的优势——多元化。
也许你会说,现如今顶级名校也具有多元化,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但不同肤色、不同国家就说明多元化吗?并不尽然。
可能对于在像耶鲁大学这样顶级名校就读的孩子们来说,如果有位同学来自密苏里,另一位同学来自巴基斯坦,或者有同学会拉大提琴,有同学擅长曲棍球,那么这就是多元化了,但他们忘了,这些同学的父母都是医生或银行家。
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并不是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与“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
事实上,他们的同学都是一样的人,他们只是种族、肤色、性别不同,但阶级是相同的,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多元。
而公立学校教育,在大学最初两年,也许做不到个性化,但是学生群体所带来的真正的多元化家庭社会背景,是一种隐性的、高价值的教育资源。
一个班里的学生不仅仅是种族差异,他们自小的成长路径、家庭条件也天差地别。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上每接收到一个观点,都不敢轻易以抽象的概念或引用他人的分析结论滥竽充数,因为班上可能就坐着对某个领域、某个观点十分了解的人。
除了具备多元化的优势之外,公立大学的学风也比顶级名校要严格一些。
因为顶级名校教授的首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倘若学生错过了考试时间,老师会重给机会,让其过关,师生间形成互不得罪的默契。
但公立学校的老师更严格。教授不必担心得罪未来校友,也不必担心伤害学生的脆弱自尊。这些学校更看重教学,所以老师对学生个人关注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