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让孩子“管别人”
孩子自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孩子小时候,都是别人帮他;即便一点点长大,现在学业压力那么大,爸爸妈妈也不会给孩子子再去增加什么负担,好好念书就行;所以一直到考上大学,孩子都只要管好自己就行。
等他考上大学,他会觉得,这是我凭自己努力考上的大学,和其他人没关系。
这么想很自然,因为从小到大,他在家里都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管别人。
其实,应该让孩子学会“管别人”。
比如,孩子五岁左右,能跟家长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了。这时候家长要立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个事很简单,但非常有效。
我们知道,孩子一般放学了,四五点了,就开始有点饿了。可是我们吃饭一般在六点前后;很多老人心疼,觉得孩子饿了,先吃吧。
我觉得,晚吃这一个小时,孩子饿不坏,也饿不死。
我们知道,人生本能的痛苦,是饥饿。
人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痛苦还有很多,人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跟他一样,也会经历类似的痛苦。
也让孩子知道,我们是一个家、一个整体,要有“别人”的意识。
这是从吃饭中学会了忍受。
再举个例子。
我女儿小时候,跟我回爷爷奶奶家。她看到我在剥橘子,守在旁边很想吃;我剥好橘子后只给她一瓣,告诉她:“把这瓣橘子给爷爷送去。”
她拿在手里看看我,看看爷爷,不想送去;我就告诉她,“你要是不送给爷爷,接下来我就不给你吃。”
于是她乖乖地去送了。随后,我还要求她把橘子分别送给了外婆、姑姑和爸爸……
橘子眼看就剩下最后一瓣,这时女儿做了一件事——
她拿起最后那瓣橘子,塞到了妈妈的嘴里。
我表扬了他,并且重新剥了一个完整的橘子给她。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整个家庭有了概念,这就是防止自私的观念培养。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吃饭时如果家里哪个成员还没回来,就要拨出一份留着。到后来孩子就自然成习惯了,脑子里有别人了。
05、让孩子学游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进行挫折训练,这在性格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要。
很多大学生,读到硕士、博士了,都从楼上跳了下去。动不动就跳下去,失恋了跳,连为了论文推迟答辩没通过这事都跳了下去。
这些青少年倒是挺省事的,两手一摊跳下去也就不用愁了,不重视自己的生命,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心中比较自私,上面我们说过的,心里面没有他人的观念;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
所谓忍受挫折的忍耐力,其实与意志力息息相关。意志力的培养,不是凭借智力培养得出来的,而是通过体力的培养。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适当吃一点体力之苦。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
像我们小时候经历过拉练训练,其实非常好,走不动也得跟着走,不然没有退路,这种适当的训练方式就很好。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现在有这样一类家长非常愚蠢,动不动就告学校——孩子受伤了告学校,有点什么事就就找学校,这种行为其实很愚蠢。
这样一来,学校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做了,但有些训练就得学校来干!如果学校没有进行这些吃苦耐劳的教育的话,家长其实很难做。你父母有可能带着孩子步行走上三天吗?几乎不可能!
这样,就使孩子丧失了接受必要的经历和教育的机会。
如果现在学校体力训练搞不成,我再给家长一个建议——让孩子学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