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视频中的这名神童宝宝非常相似:在母亲曾学梅的“墙壁”教育下,他两岁便已掌握1000多个汉字,从小就成为了当地的神童。更为突出的是,魏永康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然而2003年,一则关于他的新闻爆了出来:由于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被中科院劝退。之后魏永康与母亲关系闹僵,离家出走。后来又经历了几次求学失败,最终沦为“一介凡人”结婚生子,唯有母亲在百病缠身的暮年里反思与悔恨。
我们无法断定,魏永康事件与这名两岁神童宝宝的未来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太多小时候是天才,长大成“庸才”的案例至少可以说明一点,仅仅靠知识并不能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而如今根植于当下家庭教育中一个普遍的现象便是:拥有知识,才是最紧迫的追求;知识本身,也成了攀比炫耀的资本。
超前教育得不偿失!
一些父母迫不急待的教孩子认字,背唐诗、做加减法,认为提前学习会为孩子提供一个高起点,以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的快一步,其实这是在焦虑与盲目中拔苗助长。
现在小学教育提倡统一零基础入学,除了其它因素的考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学过的孩子发现老师讲的自己都会,很容易自鸣得意,甚至上课不听讲;等到二年级才突然发现老师讲的许多他都不会,又容易厌学。
所以,很多被超前教育的孩子,表面上比同龄人聪明,快人一步,实际上这只是暂时的。反而父母费尽心力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更容易在好习惯、自尊心、好品格等等方面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