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玩游戏并不等于游戏成瘾
有女性读者在后台给我留言:“听说世卫组织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类疾病了,我孩子现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玩一把吃鸡游戏才睡,这算不算成瘾啊?”
我回复她:“不是所有喜欢玩游戏的人,都是游戏成瘾者;玩游戏和游戏成瘾,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每天晚上玩一把吃鸡,如果时间不长,没有剥夺他的睡眠和学习时间,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坏,反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每天玩一把吃鸡再睡,也未必不可。”
从小我们就喜欢玩游戏,因为能获得开心。玩是天性,是生理需求,是天赋人权。每个人都应该玩,会玩的人,才会享受生活。
网络游戏,大大拓展了我们玩的空间和想象,而且还省时间,不用召集小伙伴,不用专门找场地就能玩。喜欢玩网游,是必然的事情。
但玩网游和游戏成瘾,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世卫组织对“游戏成瘾”的有三条标准:
世卫组织对“游戏成瘾”的有三条标准:
(1)对玩游戏的控制能力受损。
我看过这样的新闻,一个大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在网吧连续通宵3天上网玩游戏,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最终导致膀胱爆炸。玩游戏到这个地步,就是失控了。
你无法控制你玩游戏的时间、频率;你更无法控制你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不该玩。
(2)游戏高于一切,其他兴趣以及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
在新浪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妈妈被送进ICU,要动大手术,想见自己的孩子一面,可能是最后一面。结果孩子守在电脑面前不愿意走,理由是:“我要玩游戏。”
对他们来说,游戏是存在的意义,游戏是所有事情的最高优先级。手机被没收,被禁止玩游戏,他们是敢去死的,正如上面那个13岁的跳楼的小男孩。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什么叫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就是玩游戏导致褥疮、大小便失禁了,还要继续玩;
负面影响就是玩游戏憋尿憋到膀胱爆炸了,还要继续玩。
另外,要想确诊“游戏成瘾”,行为模式还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喜欢玩游戏的人,都是游戏成瘾者。
你无需过分担心,看到这个新闻就跳起来,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游戏成瘾了,是不是生活产生障碍了?没那么容易的。
“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和视频游戏活动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喜欢玩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