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很多微信热转一个吃鸡蛋差点致死的新闻,医生从鬼门关抢救了一名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这个宝宝一开始出现腹泻呕吐,然后发高烧,继而发生抽搐、昏迷,后来经过努力抢救,宝宝得以脱险。而发生危险的原因竟然是吃了长斑的鸡蛋——鸡蛋感染了沙门氏菌。
据称,孩子感染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的症状,重者有寒战、惊厥、抽搐与昏迷,平均致死率为4.1%!
“这几种鸡蛋千万别吃!”
裂纹蛋:这些鸡蛋很容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粘壳蛋: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于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的,贴皮处呈深黑色,且有异味的,就不宜再食。
散黄蛋:因运输等剧烈振荡,蛋黄膜破裂,造成机械性散黄或者存放时间过长,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而混浊。若散黄严重且有异味,切不可再食用。
死胎蛋: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因受到细菌或寄生虫污染,加上温度、湿度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蛋称死胎蛋。这种蛋所含营养已发生变化,如死亡较久,蛋白质被分解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故不宜食用。
发霉蛋:有的鸡蛋遭到雨淋或受潮,会把蛋壳表面的保护膜洗掉,使细菌侵入蛋内而发霉变质,致使蛋壳上有黑斑点并发霉,这种蛋也不宜购买食用。
鸡蛋的这些常识,你未必知道!
“啥样的更新鲜?”
相同大小、感觉比较重的是新鲜鸡蛋;或者放入10%盐水当中看是否会半浮起来,沉在下面的是较新鲜的鸡蛋;用手摇一摇,内部没有晃动感的是较新鲜的鸡蛋。
煮熟后,新鲜的鸡蛋不容易剥壳,而不新鲜的鸡蛋蛋壳容易分离;轻轻磕几下鸡蛋,蛋壳和鸡蛋紧贴不分开的是新鲜的鸡蛋,马上掉下来一块或者不能紧贴的是不太新鲜的鸡蛋;剥壳后,能剥出三层蛋白的是新鲜的鸡蛋,只有一层的是不够新鲜的鸡蛋;切开鸡蛋看,蛋黄在正中间的是新鲜的鸡蛋,偏离越远越不新鲜。
“煮鸡蛋最长5分钟”
煮鸡蛋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术含量!
煮的时间不够长,蛋清不凝固,沙门氏菌没有杀灭完全,抗营养物资也不能完全去除;煮得太久,鸡蛋中的维生素E、脂肪、胆固醇氧化,不但营养损失,胆固醇氧化产物还可能会引起人体血管内皮的损伤,诱发动脉硬化。
煮的时间与鸡蛋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鸡蛋放入冷水中,煮沸后保持3~5分钟,这样的鸡蛋状态最健康,蛋黄微微凝固、既不干硬噎人也不流动。
“存鸡蛋别超过10天”
很少人对鸡蛋有保质期的顾虑,认为外壳能像铜墙铁壁把所有细菌都拦在外面,事实并非如此。蛋壳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细菌有可能穿过蛋壳渗入蛋内。即使是放在冰箱内储存,也并不能抑制细菌的繁殖。
一般来讲,存放在2~5℃的环境下,鸡蛋的保质期是40天,夏季室内常温下只有10天。但在购买时鸡蛋往往已经在超市储存了一段时间,所以建议购买鸡蛋最好以一周的量为宜。比如,一家三口每天每人吃一个,那一次购买20枚左右就可以了。买回来放冰箱前,如有赃物最好用干布擦干净,隔开存放,而不要用水洗,水洗会破坏蛋壳外的保护膜。
有些人觉得鸡蛋脏,将其放在塑料盒里密封“隔离”,这样不对。因为存放过程中鸡蛋也需要“呼吸”,向外蒸发水分,用塑料盒保存,盒内不透气,里面的环境潮湿,会使蛋壳外的保护膜溶解失去保护作用,加速鸡蛋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