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发现孩子有讨好型性格怎么办?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什么样的父母最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在《这不是你的错》中说:讨好行为模式的出现,源自童年创伤。

而这几种父母,最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 控制型的父母

一知乎网友说:从小到大,在她们家没有“不”这个字。从穿衣打扮、吃饭,到人际交往、择校、工作,父母都会给“意见”,而他们都只能答“好”,哪怕这个“意见”再不合理,都不能反抗,否则非打即骂。在这种家庭里,孩子的一切必须围着父母的需求转,孩子不能有主见和自我,必须“言听计从”。直至内心的声音被完全泯灭,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孩子变得胆怯畏缩,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觉得只有自己讨好父母,才会被爱。

当他们长大后,讨好父母的模式就变成了讨好朋友、同事、爱人的模式。

2. 否定型的父母

日剧《风平浪静》中,阿凪从小都在被否定中长大。她天生卷发,被妈妈嫌弃:“见不得人。”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可,她每天早起偷偷拉直头发。工作后,听到同事嘲讽她穿着,模仿她的回答,她也脑补出各种回答,却遭到更严重的蔑视。在被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一种心理:通过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来把自己放在一种弱者的位置上,以此获得安全感。

也就是说,他们的心里认为:

“我都这么弱了,这么自我贬低了,我不会攻击你,只会捧着你。

你就会放过我,我就安全了。”

所以,他们不敢表现自己,怕太强大和美好时,会引发别人的攻击性。为了避免冲突,他们提前缴械投降。
3. 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会犯过这种错:在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时,总会牺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别人孩子的要求。比如:“还是你家孩子乖,不像我家小子天天调皮捣蛋”、“你怎么把孩子养得这么白胖可爱,不像我不会照顾”……

父母在委屈孩子、牺牲自己,去“讨好”别人父母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孩子形成“不配被爱”的低自尊感,自觉低人一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讨好,像是一种“遗传病”,一代又一代,没有尽头。

1 2 3 4
赞(2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发现孩子有讨好型性格怎么办?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