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忍不住要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在这里,我想提供一些解题思路给大家作为参考:

1. 把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当作求助的信号。

任何情绪本身都没有对错可言,都是我们自身状态的真实反映。接纳它们,分析它们,读懂它们释放的求助信号,有助于让我们放松下来,尽快地调整好状态。是身体出现问题了?生活节奏太快超负荷了?最近倒霉事太多了?和谁发生不愉快了?还是内心的焦虑太多了?即使这些问题未必能够立刻解决,至少我们也有了调整的方向。

好好补上一觉,对时间做更合理的规划,吐槽吐槽烦心事,和好友逛吃逛吃,都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回血,原地复活。这世上哪有什么“情绪稳定”的人啊,只有会快速自我调节的人罢了! 图片 同样,只要想通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坦然接受亲密关系中的情绪风暴。我们不会再一味地抱怨伴侣“脾气暴躁”,抱怨孩子“无理取闹”,抱怨父母“不可理喻”,而是会像分析自己一样,去分析他们背后那些“完整的故事”。

比如,孩子的哭闹背后,很可能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嘲笑了,上课听不懂自我怀疑了,考试没考好打击信心了……

许许多多不起眼的小事堆积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他们心头。而我们的一两句指责,也许就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的哭闹,同样也是在向我们发出求助的信号。

接纳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2. 找到情绪发泄的出口,并且划定边界。

负面情绪不会无端消失,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泄洪”,这时候该怎么办?人的本能是“找软柿子捏”,去欺负一个不会反抗的对象。

可是在亲密关系中,那个不会反抗的对象往往却是最爱我们的人,要么是对我们无限宽容的父母,要么是对我们无限依赖的孩子。而老人和孩子,自身的能量都非常弱,我们的负面情绪他们不仅接不住,还会内化成自己的压力。

所以,向老人和孩子发泄情绪,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

对此我的做法是,中年人的事在中年人内部解决。我和队友在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早已达成一种默契:风水轮流转,脾气轮流发。你对我多多包涵,我也对你大人大量。但是发飙归发飙,事先要把边界确定好:不侮辱人格,不累及父母,不翻旧账,不提分手,文明吵架,拒绝冷战。我也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在家宣泄情绪。 图片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她们说,每个人都有脾气,生气的时候都想吵架,可是在外面我们都要表现得体面有教养,所以都喜欢把架留着回来吵。

这没关系,家人就是那个跟你吵完架还依然爱你的人。在家里,你们可以放心地做自己。但是你们也要知道,乱发脾气是会伤人的,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把伤害降到最低,要想清楚什么话绝对不能说,什么事绝对不能做。而且,每次发完脾气冷静下来之后,别忘了主动去抱抱对方,因为她/他分担了你的坏心情。

3. 弄清楚育儿的底层逻辑。

不管如何分析,对着孩子大发雷霆的导火索毕竟是孩子本身的行为问题。孩子的行为之所以会最终引爆我们的情绪,和我们内心深处的育儿焦虑不无关系。

据我观察,这种焦虑本质上是来自于对育儿“标准样板”的迷信。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教育是存在一种标准的,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孩子足够努力,那么就一定可以达到那种标准。我记得有位朋友曾经给我看过国内育儿书上的一张表格,日期精确到出生天数,对应孩子各种“应该”掌握的技能。

她当时很着急,因为孩子已经xxx天了还不会开瓶盖,该不是有什么问题吧?

我一听就笑了,一个四肢健全的孩子你为什么要担心她不会开瓶盖?她难道会一辈子学不会开瓶盖?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例子很狗血,可是再看看身边有多少父母为孩子的识字量、单词量、运算能力着急,为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不能一口气做完着急,为孩子贪玩不会主动学习着急……

你就会明白,育儿焦虑到底是来自哪里。别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却不可以,到底是我不够努力,还是我的孩子不够努力?是不是我们再多使些劲,再逼孩子一把就可以了?

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破除这种焦虑,那就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只可惜,真正能理解和从心底接受这句话的人少之又少。 图片 有位朋友跟我说,她在养育老大的时候曾经极度焦虑,极度严苛,时刻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令老大的成长“偏离正轨”,错过什么重要的东西。可是等她有了老二,突然之间就豁然开朗:想象中的“正轨”原来根本就不存在啊!

哪怕是同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性格、爱好、天赋都天差地别,更别说什么别人家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曾经操的那些心都不过是瞎操心而已。

只要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教育的方向就不会再奔着培养“标准产品”而去,时刻为孩子“达不到标准”而烦恼,而会把目标调整为: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样子。

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熟,变得越来越好,那就是成功的教育。一旦承认个体差异,放弃攀比,育儿中绝大部分焦虑都会烟消云散。

4. 将亲子关系发展成“横向关系”。

在德国生活多年,明显感觉他们的人际关系要比我们的轻松很多。如果说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以纵向为主,那么他们就是以横向为主。比如在职场中,虽然也有级别的区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主要是工作职责和合作方式的不同,不同职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流上是相互尊重的。

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个领导对下属颐指气使、耀武扬威。在私人领域,包括亲密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有着明显的边界感和相互独立性,很少看到一方对另一方横加干涉的情况。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横向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提供成熟的人生经验,在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提供支持。

但不要忘了他们也有不想让我们进入的私密空间,更不要忘了他们和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操控、任意践踏的一方。 图片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种“横向关系”会不会令父母失去威信,导致孩子不尊重父母?我认为不会。任何一个人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都是靠人品和能力,而不是靠脾气和嗓门。不信的话,不妨想想你的那些领导们,越凶的你就越尊重吗?

5. 运动、阅读、旅行,和孩子一起偶尔逃离。

世俗是所有烦恼的源头。成天困于柴米油盐的妈妈,和成天忙于考试考级的孩子,最容易形成水火不容的关系,因为他们的世界都太逼仄了。改善情绪最直接的方法是运动,因为运动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让人快乐,相当于直接吃药,药到病除不是梦。阅读也是心灵的一剂良药,德国著名的连锁书店Hugendubel的宣传语就是“每天阅读六分钟,压力可减少68%”。 图片 我还看过德国电视台一期关于失眠的节目,里面把所有非药物催眠方式都做了对比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阅读的助眠效果最好。

枕边放一本书,睡前暂时告别凡尘俗世躲进另一个世界,是最低成本的修复身心的办法。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旅行,看看更大的世界。

偶尔逃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暂时忘记一地鸡毛,将情绪垃圾彻底清理,旅行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就像德国,德国是一个抑郁症高发的国家(但自杀率很低),你们也许不知道,德国人也是全世界最热爱旅游的民族。刚来德国时,我简直无法理解他们对旅游的狂热,愿意把那么多的积蓄花在度假上。

后来我懂了,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救。当你感觉到冬天漫长得令人无法忍受时,当你得情绪陷入低谷看不见美好时,一定要走出去,去寻找阳光。在见到阳光海滩的那一刻,也许你就得救了。 图片

图片

突然想起我曾看过的一条新闻,湖北武汉一位14岁男生因为在教室跟同学玩扑克牌,被班主任叫了家长。

妈妈来到学校,大发雷霆,在走廊里训斥儿子,暴怒之下扇了儿子两耳光。

图片

谁都没想到,妈妈离开后,男生默立了两分钟,突然就爬上栏杆跳了下去…… 图片

我不知道这个妈妈的余生要怎样度过。

或许成为别人谈资的时候,这是一个“乱发脾气害死小孩的妈妈”和“心理脆弱被说两句就要跳楼的孩子”之间的悲剧。

有多少人会去关心这个妈妈和这个孩子他们各自背后“完整的故事”?

又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个时代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内卷、疫情、封城、网课……

我们的父母没有遇到过,我们父母的父母更没有遇到过。

可我们当父母的时候,遇到了。

我们的孩子第一次当孩子,也不幸遇到了。

我们无法去苛责更弱小的孩子,所以只能逼迫自己更加快速地成长和适应。

就像飞机遇到气流剧烈颠簸的时候,我们必须自己先戴好氧气罩,才能去保护孩子。

而这个氧气罩,就叫做“情绪管理”

1 2 3
赞(2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忍不住要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