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OAM目标分解法培养目标感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在《迈向目的之路》一书中说:目的,是驱动我们每天大部分行为背后的一个动机。而目的的厘清,在于清楚回答。“回答”二字,直观的告诉我们想要让孩子有目标,父母要先帮对孩子的想法进行了解。
比如孩子喜欢舞蹈,那么你可以顺着孩子的喜爱、兴趣引导他树立成为专业舞蹈员的目标。有了目标,就会建立起内在驱动力,更好的朝着目标前进。
0-3岁是孩子目标感的萌芽期,4-6岁是培养目标感的关键养成期。要培养孩子的目标感,父母必须知道关于目标培养的时间。小时候带Tim走路的时候,经常被要求抱抱。
为了让他自己走,我常使用“完成目标”的方式来引导。比如我会告诉他们走到第9个路灯,抱50步,孩子会特别开心的往前走去找第9个路灯。
这样他的疲累会被数数字与达成目标的成就感转移,在边走边玩的游戏过程中,不仅培养了目标感,还加深了他们数数能力。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DOAM的目标分解法,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分解个人目标,让孩子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且有动力去完成。
D(direction 方向):目标分解第一步,先知道孩子的大目标是什么,并且所有的行为必须围绕大目标进行。
比如Tim的目标是未来要当老师,我告诉他,要当老师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去教育学生。知道方向后,他很用功的学习,并且经常把我们当学生来讲课。
O(Objective 目标):从大目标分解出来的每个小目标是大目标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述,如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孩子有确定的大目标后,要让他知道不可能一步达到目标,在过程中,需要设定不同阶段的目标,这些小目标是为了更好的达成大目标。
A(Action 行动):很多孩子要当军人、科学家、企业家,无论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让他们明确侧重点,把最重要的、最紧急的事排在最前。比如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或者专业知识。
M(Measure 评估):在设定目标之后,一段时间后需要与孩子一起对他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完成的很好,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认真的与孩子进行分析,并且总结改进方案。过程中以孩子的表述为主,让他们更具备主动性。
有目标的孩子,都会具备高度的动机。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动的提高学习效率,储备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这要比家长不停在耳边督促孩子效果更好,效率也会更高。
我们都知道有了目标之后,思维在完成的过程中会更加清晰。对于孩子也一样,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目标对孩子的重要性,并进行正面引导,你的孩子也会越来越有目标感,进而拥有远大理想,为之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