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圣诞节更多地被包装为一个消费的节日,毕竟国内是没有圣诞假期的。
而小朋友也几乎是在潜意识当中地将圣诞节认为是“收礼物的日子”。但总好像是缺了点什么?
与一位美国本土教育人士的谈话,才悟出了天机:仪式感。
一家人聚在一起,为彼此送上祝福或给予安慰,在筹备节日和祝福中,教会孩子记住生活中某些特别的瞬间,从而让它变得重要和有意义,这才是建立起真正的仪式感啊!
所谓仪式感,就是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体悟到生活本质中小小的不易被发掘的乐趣。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于内心的尊重。而在生活中赋予一定的仪式感,则会让孩子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平凡中感受到某些时刻的特别之处。不是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
在国内,过年之前不远千里返家团圆,是种仪式。这个仪式的完成,真的是为了那短暂的几日相见,为了家中的几口茶饭吃食?我想,更多地是从心底告诉自己,家一直在那,冬日里的渺渺炊烟。
但是在圣诞节,国内的仪式感就几乎没有了。
学校象征性地放一颗大圣诞树,幼儿园给小朋友象征性地发个礼物,好一点的中小学则会贴个标语“圣诞快乐!”
家长们呢?从淘宝京东买下塑料圣诞树,附赠所有装饰品的那种。趁着孩子不在家,在最短时间内装点好,到了圣诞节晚上道一声“Merry Chrismas”。除了这些,可做的似乎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