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开学第二个月,我被蒋帅的爸妈到校长室投诉了。
罪状有两条:第一,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让蒋帅干活;第二,差别对待蒋帅,给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开小灶。
第一罪状就是我说的,让他们打扫责任区的事情。
而第二件事是因为班级有四个孩子语文不及格,为了让他们不掉队,每天放学后,我会留这四个孩子在班级,给他们补课。
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些事情蒋帅一一学给了父母听。
而他父母也非常有心地调查了那四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得出的结论是:那几个孩子家庭条件都不错,我这样的行为就是偏心,是有悖师德。
这样的投诉,当然被校长劝退了。
而我得到的提醒就是:“以后,跟蒋帅的家长打交道,还是要讲究策略。”
我没有策略,只有凭心做事。
蒋帅做得好的,我该表扬表扬。
做得不好的,我依然该批评批评。
他语文作文写得极差,我每周三利用午休时间,给他讲一篇范文,并让他仿写。
有好多次,单独辅导他时,他明显有话跟我说,可是,话说了一半,他就轻轻说一句:“算了。”
他一边想跟我亲近,一边似乎又有某种神秘的力量阻止他靠近我。
而且,我慢慢发现一件事,蒋帅在班级小范围内,很有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来自于他身上的戾气。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事例,唐山打人事件发生时,班里好多孩子并不知情。
于是,蒋帅成了这件事情的意见领袖。
事件发生第二天的午休时间,他坐在座位上向同学申诉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就像网络键盘侠那般如出一辙地点评:
“那女的半夜出去吃什么烧烤,就是欠揍。”“男的打她,她居然还抡凳子还击,一看就是混社会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样的评论,放在网络上,要被骂成筛子。
可是,这样的言论出自于一个初中生的嘴里,对于跟社会有信息差的孩子们觉得好新颖,好解气,好有见地。
而这样的见地和语出不同寻常,蒋帅还有很多。
班级哪个孩子家庭条件好一些,他就会跟自己要好的那几个人说:“他们家的钱是贪来的。”
哪个老师穿了新衣服,他也敢于大胆评论:“一看就是山寨货。”
敢于挑战权威,对社会事件格外关注且观点鲜明,让蒋帅也拥有了四五个粉丝。
这股小力量慢慢开始影响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