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错序:家长有权威,孩子才听话。
在家书里,梁启超曾提过他的父亲。
父亲秀才出身,为人善良,却十分“专制”,在他面前总是威严肃穆,容不得他半点违抗。
可梁启超却十分顽皮,父亲越是管教,越是叛逆。
春天的时候,杏花盛开,父亲告诫他不要随意摘花,可一转身,他就把所有的杏花全都晃落。
家里来了书法名家,父亲命令他写字给人指点,他提起笔来,就写下五个大字“写字狗耙田”。
他在院子爬竹梯玩,父亲呵斥他不准再爬,他反而爬得更起劲,然后洋洋自得道: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年幼的梁启超就这样,时常将父亲气得吹胡子瞪眼。
父亲的专制教育,反而使得梁启超更加顽劣,不服管教。
即便后来,在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梁启超还多次提到,“这件事不要让你爷爷知道”,“这封信不要让你爷爷看”。
生活中很多人也如梁启超的父亲那般,总想要求孩子听话服从。
却不知,你高高在上的权威,只会使孩子心生怨气。
建立平等的关系上,尊重孩子的喜好,才能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1925年,梁启超的二女儿梁思庄准备上大学。
当时国内现代生物学空白,梁启超便劝导思庄修生物学。
但思庄丝毫不感兴趣,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馆专业。
梁启超得知后,沉默良久。
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专断,他明白越想控制孩子,越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给思庄的回信中,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鼓励她应当拥有自己的见解。
得到父亲的支持后,思庄很是兴奋,于是下定决心学好专业,绝不让父亲失望。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赢得孩子信任的最好方法,一定是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先和他们站一边。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永远不能决定孩子的想法。
你有你的看法,孩子有孩子的喜好。
与其利用身份逼迫孩子,强硬指点,不如闭口倾听孩子的想法。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从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能够兼顾孩子的内心。
教育需要爱和理解,尊重孩子就是在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