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是很多家庭都面临的一道难题。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或场合,没说几句双方便“剑拔弩张”,最后又是闹得不欢而散,这样的沟通将无法起到维护家庭和谐氛围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亲子沟通才能成为亲子关系的“稳定器”?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加大对子女教育成本的投入,也渐渐出现了一大批焦虑值不断攀升的家长。“也许你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可是,如果过度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了良好亲子关系的维护,容易导致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造成亲子关系持续“冰冻”。而“破冰”亲子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沟通,即怎么说,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怎么说,孩子才更愿意听?家庭教育必备:怎么鼓励孩子进步和自信心全70集
首先,沟通需共情。剑桥词典对Empathy(共情、同情、同感、共鸣)的定义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感受的能力。从定义上来看,共情至少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分辨他人的情绪;二是感同身受的能力。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能做到理解孩子的困难,并为他搭建台阶,再帮助他解决困难,孩子会更容易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理解,进而亲子关系也能够升温。
有一次,我辅导孩子写作业,二年级的他,小小一个人儿,坐在书桌前闷声叹气,我好奇一问,才知道是被一道数学题绊住了脚。我并没有直接责问他,而是温声道:“让妈妈来看看你的难题,哎,你还别说,这道题对于现在的你来说,还真具有挑战性!”表示理解之后我接着共情,“妈妈小时候,学数学可吃力了,老师课上讲的题目,课后我得琢磨好久才能会,你可比我当年强多了。来,咱不着急,让我们母子俩一起来会会这道题!”儿子听后,自尊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听我讲题也倍加认真。我想,只有我们成为孩子,才能开始教育孩子。
其次,沟通需赋能。这一热词不仅仅适用于管理学,放在家庭教育中亦讲得通。赋能式沟通,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深信“我能行”,进而催生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可谓是亲子关系“破冰”的重要工具。
我们要教会孩子正视失败,正确归因。记得我儿子刚上一年级那会儿,试卷扛了不少红叉,这让他很低落。那个周末,我特意带儿子去游乐场玩,“儿子,上次咱们来这儿玩,你还是个幼儿园的小孩儿,转眼你就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小学生了,妈妈真为你的成长骄傲!这次考试,是你第一次经历的小学考试,可能你觉得没拿到满分,很难过,但是妈妈认为能完整考完一场试,你已经非常优秀了。分数丢在哪里,咱们就在哪里捡回来,就像以前你的积木城堡总搭不好,今天却完成得非常棒,我们在进步,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就这样,我不仅接住了孩子恐惧的情绪,还教会他用平常心去看待失败,从而在孩子内心种下“我可以”的种子。
适时的、诚恳的、高质量的鼓励,不仅能让孩子越来越自信,更能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效能感。我们期待的不是事事第一的孩子,而是敢于不断挑战突破自我的孩子。
再者,沟通需引导。引导式沟通的第一步便是倾听,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我儿子虽然已经读二年级了,但有时还是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必要时我都会辅助他表达,以期尽可能减少他沟通中的消极情绪。
比如,生活中遇到某个问题,我会先问:“儿子,这件事你怎么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无论他给出的想法是幼稚还是成熟,那都会成为我们接下来话题讨论的开始。
当孩子遇到了难以解决的事儿,我也不会贸然出手干预,而是先询问:“儿子,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处理?需要妈妈帮忙参详不?”我想,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我们需要表示支持,但如果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做父母的大抵是会更加骄傲的。
多尊重孩子,在沟通中多加引导,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他才能得到更多施展自我的机会,变得越发独立而自信。
最后,沟通需松弛。松弛式沟通,就是用言语向孩子传达爱、信任与接纳,从而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对未来充满希望。生活中,听过太多高期待的“绑架语”:“你看别人都是怎么怎么优秀,身为我的儿子也不能差!”“家里的一切不用你操心,你只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
家长自以为是的“激励”,却往往把孩子的内心扎得满是伤痕。其实,比起一味催着孩子向前跑,我们更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好他们爱的“加油站”。儿童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曾说:“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孩子可以从父母言语中汲取力量,带着满满的信心和安全感,去面对未来的风雨。
亲子之间的沟通,往往是态度比道理重要,鼓励比批评重要,方法比要求重要,感觉比结果重要。
最好的沟通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与美好的自己相遇,最后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是一场自我发现之旅,越早找到自我的人离成功越近。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孩子生命中的啦啦队长、知心朋友、精神供氧者和人生导师,我们要用自己的高度来影响孩子未来人生的宽度。让我们从学习沟通开始,一起为培养自信、阳光、人格健全的孩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