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海淀中产妈妈尴尬现状:我花千万买了学区房,儿子却鸡不动,可能上不了高中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江湖上一直流行着这样的传说:南方看学校,帝都看老妈,尤其是海淀老母亲。

她们上能分析教育政策,下能亲自辅导孩子作业……几乎无所不能。

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海淀父母大多都这么“鸡血”?

因为这里虽然是教育高地,但资源分布落差太大,好的很好,菜的又很菜。

出于这一点,我身边很少有父母能做到不焦虑,不盯娃成绩的。

偶尔有几个清闲的,也是因为转换了赛道,有底气也有资本。

但之前,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里,有一位海淀妈妈就相当特立独行。

她叫李琦,有俩娃,老大小帅在人大附小上五年级,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关键时刻。

但现状是班上40个孩子,小帅在倒数10名以内徘徊,数学有时连平均分够不上。

照这个趋势看,小帅冲六小强没什么可能了。

李琦自己也说,儿子可能连高中都有点难。

这个时候,一般家长要么张罗着让娃奋起直追,要么挑看其他学校,或者走国际路线了。

她却不慌不忙的,等起派位大锅饭,把命运交给了电脑。

她的经历和教育观,解答了一个困惑大家很久的问题:

内卷之下,我们对孩子无处安放的焦虑,到底应该用在什么地方?

父母是学霸

儿子是学渣

如果说起“父母是学霸,孩子是学渣”这个话题,李琦和老公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讲。

李琦本人是高考来北京的,后来又自费去美国读了MBA,和李开复同机回国,成为谷歌中国的创始员工之一。

孩子她爹呢,从小也是一路保送上来的,现在也是央企设计院研究员,和大学教授一个级别。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

但遗传学的均值回归定律,却让两个学霸生了一个小学渣出来。

小帅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放在竞争激烈的海淀,这明显更不够看了。

连上数学课外班,也因为成绩被分到了后50%的班型,前面还有3个梯次。

他的同学呢,已经自学到了初中、甚至高中数学。

这种对比,加上中考分流的现实,很难有家长不焦虑。

李琦也是一样,儿子小时候,她也鸡血过,给儿子报了很多提成绩的课外班。

但即便是报了班,孩子成绩也没提升,到不了前5%不说,连50%都保持不了。

想要进好小学,考进去肯定不成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走早早培。

但任何选拔,都逃不过“掐尖”,早早培更是如此。

全北京几十万的孩子,只有1000名能入选,再从这1000名里再选出120个娃进人大附,普娃压根没机会。

经过一番挣扎,李琦还是决定:等派位大锅饭,看老天爷决定。

因为她已经意识到:无论父母怎么努力,种子才是硬道理。

更何况,再优秀的人,放在社会大环境下也可能微如尘埃。

比如在谷歌,也存在一条学霸鄙视链:

最顶级的学霸不参加高考,都是进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比赛的;

再有就是参加自主招生,学科竞赛在全省排名前几的。

像李琦这样,也算是优秀女性了,但她高考没加分,连班级状元都不是,依然处于鄙视链的末端。

李琦还曾拿着早早培的题目,去咨询自己谷歌的同事。

结果,一个同事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没做出来;另一个也是清华毕业的,当年还是奥数集训队的,也没做出来。

用她的话来说,这题基本上就是神仙也做不出来,我们只是凡人。

为人父母的第一课,就是要认清一个事实: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挤上金字塔尖的只有凤毛麟角。

那不是父母付出的不够,而是大多数孩子,终归平凡。

孩子生来有自己的路要走

我很喜欢李琦的这句话: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他自己的道路,只是我们暂时没有找对方向而已。”

是的,小帅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学霸,甚至有点不务正业。

他喜欢挣钱、编程、剪辑、攒电脑,理想是成为一名UP主。

这些爱好,好像都有点不切实际,李琦也觉得:

“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现在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学习。”

但她没有阻止孩子去追寻自己的兴趣,在李琦看来:

这些爱好虽然耽误了学习,但儿子能认定一件事,不被外界所干扰,起码有很强的主见和专注力。

她和丈夫还发现,儿子在这些“无用”的爱好里,不仅得到了快乐,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能力和品质。

比如小帅喜欢编程,目前已经拿下了中科院的一级程序员证书。

继续深耕下去,孩子以后养活自己,起码不成问题。

比如小帅热衷于赚钱,一次外出郊游,把自己的零食倒卖给同学,自己路上忍饥挨饿,挣了600块。

在爸爸看来,这个过程里,孩子学会了延迟满足和忍耐。

小帅搞了个出版社,自己出任CEO,说明他有很强的领导力。

这样一个思想独立、头脑灵活,还有技术的孩子,起码比普通孩子更容易成功。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的问题,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如果父母能顺应孩子的特质,处理得当,即便是缺点也会变成优点。

譬如李琦,她深知儿子不是靠逼、靠催就能奋起直追的,所以选择了鼓励和引导。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

“每个生命在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具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精神胚胎。”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变得千篇一律,而是让他们绽放独有的光彩,找到自己生命的锚点。

亲子关系

永远是第一位的

其实这一集里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片尾小帅对妈妈的评价。

采访者问小帅:“你觉得你妈妈是什么样的人?”

孩子回答:“聪明、有智慧、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般孩子到了十几岁的年纪,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

他们很少会像小帅这样,直接表达出对妈妈的认可和赞赏。

李琦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但能做到这一点,更多是因为她和小帅建立起了一种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正如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所说的:

“你是个什么人,你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比你对孩子怎么做要重要得多。”

很多时候,教育的本质,就是维护好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因为只有关系好了,孩子才愿意听你说了什么。

但建立起一段好的关系,从来都是知易行难,李琦又是怎么做到的?

从纪录片中,我总结出了关键的两点信息。

  • 尊重:不要给予否定

尊重孩子,听起来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而李琦提供了一个角度:不要急于否定孩子。

有一次,小帅跟李琦讨论起了数学题。

其实刚听到孩子给出的解法,李琦就知道儿子说的是错的。

但她并没有立马反驳,而是默默等孩子说完,再引导他一步步正确地解题。

李琦对自己有个要求,就是:无论如何,都要避免去否定孩子。

是的,否定错误,给出正确答案,看起来是最快捷的教育方法。

但孩子被否定后,感受到的只有挫败感。

这时,即使父母提供的做法再正确,他们也接受不到讯息。

更可怕的是,被否定的次数一多,孩子要么变得暴躁、愤怒;

要么变得自卑、低自尊,认为自己就是不行,从此一蹶不振。

但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会让孩子关闭心门,离我们越来越远。

  • 情绪稳定

很多时候,我们会强迫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但是有好处的事。

李琦也不例外,她让小儿子小亮学弹琴,目的就是让他知道:

没有事情是简单的,但只要找方法、花时间,就能变得更好。

想法当然是很好,只是陪娃练琴有多废妈,大家应该都知道。

李琦非常厉害的一点就在于,即使孩子再皮,她依然能温柔而坚定,不吼不叫。

有一次,小儿子故意弹错了音,还嘴硬不承认。

李琦心平气和的问他:

“肯定没有吗?你可以弹得很好的。如果你不想说,你就好好弹吧。”

小帅在她这种坚定下,很快就改正了错误,顺畅练了下去。

记得心理学博士洪兰演讲时曾说过: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情,快乐成长。

这可能也是俩孩子和李琦关系亲密,相处和谐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名海淀妈妈,李琦跟我们印象中的不太一样。

她没有要求学业和成绩,更关注孩子的爱好、性格和综合能力。

其实好的教育,从来没有一定之规。

所谓“因材施教”,不是每个孩子都要走同样的路,只要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发掘孩子的特长,孩子就会发出自己的光芒。

如果一个孩子心里有热爱、能够独立上进、将来可以自食其力,父母的教育,就已经足够成功,大家觉得呢?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海淀中产妈妈尴尬现状:我花千万买了学区房,儿子却鸡不动,可能上不了高中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