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个现象:那些一直喊着取消中考,普及高中的家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孩子的成绩都很差。
在这部分家长看来,只要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再多给孩子三年时间,孩子就能最终开窍,就有更大的机会考上好的大学。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孩子就能学得更好吗?
的确有这个可能。
说一个身边的例子。
有一个男孩,他中考没考上,家长就把他送去一所市重点中学借读,但读了一年,学习上没有任何起色。
于是家长又想办法把这孩子转去了一所国际高中。在那里,孩子终于开窍了,考上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数学专业,之后又去剑桥读了数学硕士和生物专业博士,简直是一路开挂。
这个男孩就是那种开窍晚的孩子。他最终能成功逆袭,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家长强大的人脉和经济实力,给了孩子充分的试错空间。二是孩子终于想通了,愿意认真学了。这两点缺一不可。
但问题是,现在初中不能留级,去私立学校借读的成本又太高,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能力去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时间,哪怕只是一两年。
孩子错过一次中考,就没有机会了。
如果不想让孩子中考就被淘汰,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只有一条路,就是帮助孩子早点在学习上开窍,有3件事特别重要。
第1件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
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包办,不要代劳。
比如,书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收拾,每天要带哪些课本,哪些作业,哪些学具,让孩子自己决定,让他自己去承担后果,不要担心老师惩罚孩子,被罚一两次,孩子自己就长记性了,比你提醒100次都管用。
再比如,让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做规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每项作业大概用多长时间,完成以后再对比一下,看看哪一项多用了时间,哪一项比计划少用了时间,找找原因。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高效地利用时间,逐步提升学习的掌控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掌控感越强,他会越主动,也更容易学习开窍。
第2件事:小学阶段重点抓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成绩有很强的欺骗性,家长不用太在意。孩子考得不好,不要去指责打骂,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
家长要把重心放在帮孩子培养学习习惯上。学习习惯就包括:先复习再写作业,先写作业再玩耍,坚持预习,课后总结复盘,整理错题本等等。
好的学习习惯能为孩子兜底。
你会发现,身边那些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学习绝对不会太差,最起码在小学能维持在中等上下的水平。这类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学习潜力很大,很容易实现逆袭。
第3件事: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孩子只有在学习这件事上拿到了结果,尝到了甜头,比如,成绩的提升,老师的欣赏和嘉奖,同学的羡慕和认可,孩子才有可能在学习这条路上更加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他们才有可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学得越来越好,如同开挂了一样。
反观那些学习成绩差,好像总不开窍的孩子,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学习上获得的正向反馈都少得可怜。
明明学得很认真很努力,却没有取得对应的好成绩,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太笨了,或许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
孩子很可能会自暴自弃,越来越厌恶学习,甚至直接躺平摆烂,永远都等不到开窍的那一天。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很多个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刷题,整理错题,复盘,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查漏补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