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要我分享孩子的学习方法,说实话我家娃智商和学习意愿都很一般,跟学霸不沾边,记得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那叫一个一般般,可把我愁坏了。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看着那可怜的分数,我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孩子在学习上也显得特别迷茫,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他好像总是似懂非懂,作业也做得一塌糊涂,经常做到很晚还错误一大堆。复习的时候更是毫无头绪,东翻一下书,西做一道题,完全没有章法。
但我知道,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我开始帮着孩子一起摸索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摸索了这么久也有一点收获:
至少现在初三在班级前五名的样子,孩子提到学习也不抵触,比较自信(不敢跟学霸比啊,自己娃就是普娃),不害怕不抗拒考试,我整理了一下,给有类似情况的普娃试试:
一、一定要预习
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铺垫,能够让我们在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我陪着孩子一起预习,就发现了不少门道。
语文预习要点:
拿到课文后,先通读一遍,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通过查字典或手机工具,明确它们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再读课文,尝试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叙事、抒情还是议论?
比如预习一篇记叙文,要梳理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环境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对于文中出现的优美语句、段落,可以进行标记,方便日后积累写作素材。
以前孩子预习语文就是随便翻翻书,现在按照这个方法,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不少,上课的时候也能更积极地回答问题了。
数学预习策略:
仔细研读教材上的概念、定理和公式,不要死记硬背,而是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去理解它们是如何运用的。
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这些题目通常在教材的课后练习或者配套辅导资料中有。
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这就是上课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例如预习代数方程部分,先理解方程的定义和解法原理,然后尝试解一些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看看自己在哪个步骤容易出错或者不理解。
孩子通过这样的预习,在数学课堂上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头雾水,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还能主动提出自己预习时的疑惑。
英语预习步骤:
听课文录音,模仿语音语调跟读,至少读3遍,直到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
将单词表中的生词逐一过关,不仅要记住拼写和词义,还要了解单词的词性、搭配和用法。
可以通过制作单词卡片,一面写单词,一面写释义、例句,随时进行复习。
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找出重点句型,尝试进行仿写。
比如预习一篇英语短文,找出其中的主从复合句,理解从句在句中的作用,然后模仿这个句型写一个自己的句子。
孩子英语的语感慢慢就培养起来了,单词和句型的掌握也更扎实。
二、认真上课:知识吸收的关键战场
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这一步可千万不能马虎。
专注与互动并行:
我总是叮嘱孩子,在课堂上要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听讲。
眼睛时刻盯着老师和黑板,耳朵仔细听老师的讲解,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不仅能让他保持专注,还能锻炼他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要害羞,课后抓老师提问,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理解透彻。
孩子慢慢养成了这个习惯后,学习的主动性变强了,和老师的互动也多了起来,知识吸收得越来越好。
康奈尔笔记法助力:
我教孩子把笔记本的一面分成三大块。
笔记栏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如数学的解题步骤、语文的知识点总结、英语的语法规则等;提示栏在课后用于提炼笔记栏内容的要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栏写下自己对知识点的疑问、感悟和联想。类似下面这个样子的
比如在物理课上,老师讲解力学知识时,在笔记栏详细记录各种力的概念、公式和例题解法,课后在提示栏写下每种力的关键特征,在总结栏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些力学知识解释。
这个笔记法让孩子复习的时候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五到法” 全面运用:
告诉孩子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眼睛观察老师的板书、演示实验和课件展示;
耳朵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
嘴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朗读课文;
手及时记录重点内容、做课堂笔记、参与课堂练习;
心里不断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
例如在化学课上做实验演示时,眼睛观察实验现象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耳朵听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嘴巴回答老师关于实验步骤的提问,手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心里思考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
孩子全方位地参与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的坚实堡垒
复习对于巩固知识太重要了,孩子之前就是因为不重视复习,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了。
课后即时复习:
每天放学后,我让孩子利用 30 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后复习。
先看康奈尔笔记的提示栏,回忆笔记栏对应的详细内容,如果有遗忘或者模糊的地方,及时查看笔记栏进行巩固。
然后,将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过一遍,像放电影一样,梳理知识框架。
例如复习历史知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当天学习的历史事件、人物、朝代等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历史意义。
孩子坚持这样做后,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周末单元复习:
周末的时候,孩子会安排 1 – 2 小时进行单元复习。
以教材的单元为单位,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写上单元主题,然后从中心向外延伸出各个分支,分别写上知识点的关键词,如数学的某个单元可以分为概念、公式、例题、应用等分支,再将每个分支下的具体内容详细展开。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回顾本周做过的作业和练习题,尤其是错题,重新做一遍,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这样一来,孩子对每个单元的知识都能掌握得很扎实,考试的时候遇到相关题目也能应对自如。
月度综合复习:
每月末,孩子会安排 2 – 3 小时进行综合复习。
将本月所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跨学科联系。比如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与化学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有一定的关联,可以对比学习,加深理解。
对自己的错题集进行全面复习,分析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容易出错,是概念理解不清,还是解题方法不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或者模拟试卷,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经过月度综合复习,孩子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周末没时间,月末总结行不行?
也行,但是日常的笔记要做好,不然,一个月下来,孩子早忘记前面学了什么了。
四、用心写作业:成绩提升的检验与强化
作业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孩子在作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作业七步法实操:
第一步:知识回顾
做作业前,孩子要用 10 – 15 分钟的时间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翻看课堂笔记,复习重点概念、公式、定理等,为解题做好知识储备。
这样做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提高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开始写作业。
第二步: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作业题目,逐字逐句分析,圈出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和已知条件。
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可以多读几遍,或者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成图表等形式,帮助自己理解题意。
比如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更直观地看出解题思路。孩子因为认真审题,作业的错误率大大降低了。
第三步:独立思考与尝试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孩子会尝试独立解题。不要一遇到困难就看答案或者请教他人,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
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推导未知结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尝试。
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先放一放,做其他题目,等做完一部分题目后,再回过头来思考,可能会有新的灵感。
孩子通过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知识的运用也更加熟练。
第四步:仔细检查
完成作业后,孩子会认真检查每一道题目的答案。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符合题意等。
对于数学作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如代入法、逆运算等;对于语文作业,检查字词的书写、语句的通顺、标点的使用等;
对于英语作业,检查单词的拼写、语法的正确、时态的一致等。这一步让孩子避免了很多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
第五步:错题剖析
对于做错的题目,孩子会深入分析错误原因。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是解题方法错误。
将错误原因写在错题旁边,然后对照教材、笔记或者请教老师、同学,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将正确答案写在错题下方,并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这样每次做错的题都能成为孩子进步的阶梯。
第六步:错题整理
初中学习时间紧,我们没有用大家都说的搞个错题本把做错的抄写上去,错题本只是做标记,将错题“挪”到错题本上。错题本可以按照学科、章节进行分类整理。(切记千万不要抄错题,浪费时间孩子也坚持不了)
我家娃的操作方式之前写过一篇,感兴趣可以看看↓
不用错题本,我家初中生快速整理错题8个方法,顺手又有效(纯干货)
主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误区、以后遇到类似题目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定期复习错题,加深对易错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避免再次犯错。它成了孩子的学习宝典,每次考试前看看,都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
第七步:拓展提升
在完成作业和错题整理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孩子会找一些与作业题目相关的拓展练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从辅导资料、网络学习平台等渠道获取拓展练习题,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进行练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通过拓展练习,孩子的知识面更广了,在一些难度较高的考试中也能脱颖而出。
我看着孩子从成绩差一步步走到现在,心里满是欣慰。
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只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进步。过程很苦,很磨人,坚持去做,总比不做强。
希望我家孩子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发,让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