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育儿环境中,我们常常看到妈妈们成为了育儿的主力军,而爸爸们似乎总是“缺席”。他们常常以“工作太忙”、“上班太累”、“不会带孩子”为由,扮演着“经济支柱”的角色,在日常教育中的参与度极低。
但亲爱的爸爸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 50%的爸爸在一天之中,与孩子互动的时间不到1小时;
– 30%以上的爸爸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 20%以上的爸爸认为陪伴孩子不重要。
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有研究表明,那些从孩童时期就和爸爸疯玩的孩子比那些只会玩安全温和游戏的孩子抗压能力更强。
杨绛说过:有一个缺席的爸爸,就会成就一个焦虑的妈妈,最终养育出一个缺爱的孩子,孩子从来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父爱给孩子的力量,母爱给孩子温暖,缺一不可。
董卿之前在《开学第一课》说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一辈子赚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不得不说,再厉害的妈妈,也替代不了爸爸的角色,只有爸爸承担起“父责”和妈妈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孩子不断成长,越来越出色。
01
一:孩子出不出色,和爸爸关系太大了
心理学领域普遍认同,母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角色,而父亲则对孩子的世界观和人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耶鲁大学长达12年的跟踪研究揭示,那些主要由父亲参与抚养的孩子往往展现出更高的智商、更佳的学业表现,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同样,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历时半个世纪的研究也指出,与父亲频繁互动的孩子智力发展更为出色。
研究还发现,孩子的智商与其与父亲的接触频率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那些每天至少与父亲互动两小时的孩子,其智商普遍高于那些每周与父亲接触不足六小时的孩子。父亲在育儿中的“打破常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可或缺。一个“缺席”的父亲可能会导致这种模式代代相传,使得每一代孩子心中都怀有一个似乎永远无法满足的“父爱渴望”。
《何以为父》一书中深刻指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远不止于辅助母亲或作为替补,他是家庭中的权威和支柱,他所承载的父爱将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
正如《三字经》所言:“养不教,父之过。”作为父亲,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教养孩子,与经营事业一样,都是同等重要且不可推卸的责任。
02
二:爸爸必须做的5件事
作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做的5件事。这些小事,虽然看似简单,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提前“触摸”孩子
从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就可以开始与孩子建立联系。轻轻触摸妈妈的肚子,与未出生的宝宝说话,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存在和关爱。这种早期的“触摸”不仅能够增进父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促进孩子的感官发展。
通过拥抱、抚摸等肢体语言,以及温柔的话语和眼神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爱与关怀,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2. 抽空陪伴孩子
爸爸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他们只能独立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坏的情形。
爸爸们,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孩子对父爱的渴望,更是为了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一个积极、负责任的父亲形象。
陪伴可以是一起共进晚餐、一起玩游戏、阅读或者进行户外活动,这些共同的时光会成为孩子珍贵的回忆。记住,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无法重来。
3. 亲近孩子
父亲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仅仅是权威的象征。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父亲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亲近孩子,意味着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别忘了告诉孩子,他是多么的聪明、伶俐、可爱、帅气,心思多么的细腻、有多么富有创造力。这些正面的肯定和鼓励,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勇敢。
4. 放低要求
爸爸在对待孩子时,应保持宽容和耐心,不要过分苛求孩子的表现,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去尝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也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家务劳动、运动等活动,让他们乐在其中。和孩子谈心、散步、做游戏,把你知道的一切慢慢地传授给他们。
5、与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爸爸应该与妈妈共同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这不仅能够减轻妈妈的压力,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共同育儿还能够帮助爸爸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成为一个更称职的父亲。
不对孩子发脾气,尊重孩子的想法,遇到大事和妻子一起商量一起做决定,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变化。一起教育孩子,不仅能够加深你和妻子的关系,使你们更亲密,还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
刷到是缘,留言复制:再厉害的妈妈,也替代不了爸爸的角色,只有爸爸承担起“父责”和妈妈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孩子不断成长,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