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带孩子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孩子疯玩了4天。这期间英语学习暂停。到初四重启学习时,问题来了。孩子习惯了整天玩耍,对坐到书桌前学习非常抗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家长的我,也有了畏难情绪。
因为想到了整个2024年。我费了很大力气才积攒了不到700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而且中间真的是各种困惑各种问题,我知道坚持的不容易。
自己控制自己尚且不容易,更别说带着孩子学习了。何况,孩子的英语学习远不是一年能搞定的。如果要达到用英语进行学科学习的程度,没有大几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怎么也得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
时间跨度长,加上孩子的抗拒,我又想逃跑了。要不要降低期望?要不要减量?或者干脆停下?
孩子四岁时突然得了抽动症。医生刨根问底,了解到我在带孩子背诗,就认为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太多压力引起。由于孩子有时不愿意背,我有时不免强迫,所以也怀疑是我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以为停掉学习,降低期望,病就自然会离开。可是,抽动症并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疾病困扰,停了孩子所有的学习项目。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上小学后,啥啥都落后。可是不学习,病并没有如愿彻底好起来。说明什么呢?至少说明抽动症不是因为学习才得的。看多了相关书籍,才发现其实带孩子学习的时候,只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简单粗暴,并不会伤害孩子身心,并且学习绝对是可以提升孩子自信心,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的利器,对疾病有益无害。
家长带孩子学习,最多只是一种对孩子的他律。如果真停了,我将再一次错过培养孩子的好时机。因为12岁之前,孩子对家长非常依赖,家长说什么孩子就信什么,这个时候不教,等到了青春期,家长再想使力,基本就不可能了。
面对自己的畏难情绪,我想我应该读读书,给自己做做心理建设了。
这时,我搜到了迪爸的《我带孩子学英语》。书中说,孩子太小,不要让孩子坚持,而是要家长坚持;为什么有的人坚持更容易,不是因为他的毅力更强,而在于要想办法让坚持变得容易。
这些话给了我很好的心理建设。感觉又可以继续了。
晚上7点,是之前定的学习时间。到点后,孩子虽然不情不愿,但叫他时,他还是乖乖坐到了桌前。为了减少孩子的抵触,我按约定兑了1个小时的番茄钟,并向孩子承诺:不管一课学没学完,一定到点下课。孩子真的是非常喜欢这一点,钟一响立即离开了座位。
第二天晚上,我一叫他上课,孩子就坐到桌前了。不得不说,惯性的力量真强大。
难都难在心理上。读了书,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关就过了。家长坚持到点叫孩子学习,孩子知道家长是认真的,到点必须坐下来。这样形成惯性,接下来的学习就有了保证。
在这里,要特别分享一下番茄钟的效果。之前同样是每天学一小时,两天才学一课。这几天使用番茄钟,一天就可以学完一课,而且常常一小时时间还没用完一课就学完了。有时,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我告诉他这些内容是今天要学完的,早学完早下课。孩子抬头看看钟,发现离结束还有很长时间,学习一下就起劲儿了。这几天学习教材(Let’s go)第4单元,用时5天,而第3单元的学习用时是9天。到点学习,到点结束,定不定番茄钟差距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