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那些内驱力强的孩子,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过了一个假期,发现孩子总是拖着不写作业,不是想歇一会儿,就是要玩一会儿,只要一催,孩子就乞求道:“再玩一会儿,10分钟!”

结果10分钟又10分钟这么过去,孩子还是没有要行动起来的意思。

一旦我火冒三丈,他就一副“受害者”的模样,慢悠悠拿出作业本开始做准备工作,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写,完全要看我什么时候吼下一句。

为什么我家孩子就没有点内驱力呢?是天生不爱学习吗?

1

何为内驱力?

在非常迫切的需要下,自我驱动去做事——

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推动自我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驱力”。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那一代人会更主动去学习,去激励自己,

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对摆脱当时贫穷匮乏的生活有渴望,对家长描述的好好学习之后得到的美好生活有着向往,想吃喝玩乐,当下就要好好学习。

这一代孩子物质充裕,吃喝不愁,生活顺风顺水,尤其刚经历过假期,连早起去学校都免了,对学习能有什么迫切需求呢?

甚至可以说,学习就是他们能遇到的最大困难,谁上赶着去让自己陷入人生最大的困难中?

但是这并不代表现在的孩子缺乏内驱力。

2

人人都有内驱力

人的迫切需要,肯定是从最原始的开始,在不断与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驱动力下产生一定的行为,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才会到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研究赚钱的时候去赚钱。

至于饿了要吃米饭还是面条,渴了要喝白开水还是果汁,学习的时候是被催着按部就班着还是主动地更深入地学,跟一个人的个体经验有关,也就是说,内驱力就是个体在环境和自我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驱动效应的,给个体以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

一提到内驱力,我们的关注点总是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上。

其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孩子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都是有影响的。

好好吃饭,并且想变着花样吃到各种好吃的,勇于尝试各类美食;

玩的时候既热情满满又能出谋划策,让几个人的玩闹变得更加有趣味;

敢质疑,爱提问,总把“为什么”挂在嘴边,什么事都想刨根问底儿,并想尽办法去搞清楚……

同样是内驱力强的表现。

当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通过微小的决策塑造出自我意识,才能唤醒生命内在的成长力量。

3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缺乏内驱力,家长需要自查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1)过度控制

喜欢替孩子安排一切,从吃什么、穿什么到什么时候写作业、报哪些课外班。

孩子没有选择权和自主感,很难塑造自我意识,如果没有“我”,哪来的“我要”呢?

(2)过度奖励/惩罚

去上课外班吧,下课带你吃肯德基;

考到100分给你玩手机;

不写作业就不去游乐场了……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过度理由效应,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孩子做某件事的内在动机变成外在的表扬和奖励时,反倒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使得孩子失去兴趣和前进的动力。

(3)过度批评/比较

“你看看人家回家立马就能写作业,你一回家就是玩!”

“你怎么这么笨,人家考100分,你才考这点儿!”

“就知道吃,怎么学习没见你这么使劲呢?”

只看到孩子的现在,看不到孩子的未来;

只看到孩子的短处,看不到孩子的长处;

只看到学习、分数,看不到孩子别处的成长……

让孩子失去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失去前进的动力。

4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生活是最肥沃的土壤。

(1)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2-7岁的孩子,每完成一次自主选择,前额叶突触连接密度以每秒700个的速度增长,会不断强化执行功能的神经回路。

从小到大都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以吃饭为例:

初级决策层(3-5岁):食物选择(苹果/香蕉)、餐具颜色等

中级决策层(6-9岁):时间管理(餐前准备时长)、空间布置(餐桌摆设)

高级决策层(10+岁):社交决策(邀请用餐伙伴)、营养搭配等

生活化的内驱力培养,本质上是在构建”自我效能感”的认知地基。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选择能真实影响生活,就会形成掌控感→胜任感→求知欲的良性循环。

正如蒙特梭利所言:”真正的自律诞生于自由选择中的自我约束。”

(2)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多带孩子体验、经历。

一个瑞士森林幼儿园的老师在采访中说:

“在教室里,我们把东西掰开揉碎地教给孩子,告诉他们具体的技巧和原理,孩子们之后再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种学习方式挺好,但不是现实世界运转的方式。我想让孩子们在真实而复杂的地方学习,让他们思考怎样和同伴一起建造一个水坝,同时注意不要弄湿自己的衣服,给自己保暖。”

多带孩子出去看看,去面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孩子有感触,才有感想,才能提升认知,才算真正开拓了他的见识和视野,也让孩子对更遥远的世界、未知的事情生发无限的好奇和兴趣。

多读书。

除了丰富孩子的人生体验,足够的阅读能够让他的信息库变得更加多彩。阅读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能够让孩子有打破人生边界的勇气,积累不断超越自我的资本。

当孩子对世界充满兴趣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学习、去探索。

(3)鼓励孩子挑战困难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都只是一层窗户纸,只要过了心理关,一碰即破。

散落的玩具,好像怎么收都收不完,可是只要付出行动,一个个一把把抓,不一会儿也就收完了;

眼前的高山,要多久才能到山顶啊?没想到一步步爬上去,山顶其实并不远;

体测的跳绳,怎么才能跳够100个呢?第一次跳10个,第二次30个……练上几次,竟然轻松就到100个了……

生活中,这样唬人的困难实在太多,学习中,当然也不少。

这么多题怎么做完啊?

这么难写的字,我可记不住!

这么难的题,我可做不出来!

试着去做一做,会一次次确认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增强自信心和内驱力。

(4)给孩子足够的认可和支持

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每个孩子都具备独特的”能力星系”,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多维度的透镜去发现。

给孩子足够的认可,就是不断在给“正向反馈”,正面的认可比批评和打击更容易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你做得很好,我为你感到骄傲。”

只有长期的肯定、发自内心的接纳、稳定的陪伴和回应,才能让一个孩子得出“我很好,我值得被爱,我值得幸福美满的生活”的自我认知,进而自发地完成自我成长。

内驱力的生理基础是多巴胺的分泌,内在奖赏机制比外部物质奖励更具持久性。

花儿各有各的香,万物生长各有时,

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燃烧点”带来的成就感,可以持续一生。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那些内驱力强的孩子,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