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家有不讨老师喜欢的娃,老母亲如何自救?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熟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满满属于非常难搞的反骨娃。抚育困难气质类型让他在家耗家长,学校里耗老师。

一二年级课业不忙,又是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整体比较松弛,还能过得去。

可一上三年级,状况就大不相同了。学习和纪律的要求高了不是一星半点,班里又新换了管理风格严厉、说话直接的新班主任和部分老师,满满一下子就适应困难了。

到了上学期期末,班主任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影响课堂纪律,还和同学发生冲突,情绪不稳定。

期末复习压力大课业多,孩子确实有点崩。那段时间我努力做好调节,一边稳住老师的情绪和状态,做好沟通和安抚,一边处理娃的上学困境,思想学习两手抓。终于熬到考完试,才算消停。

就这,班主任都在放假前最后一天,坦言实在管不了他,商量下学期如果不行考虑居家学习。

这谁顶得住啊!为了给满满梳理状态,我特意在寒假安排他去上了一两周的托管,结果意外得知了娃在学校“造反”的真正原因——

满满跟托管班老师坦白,说自己在学校里故意惹事生非,就为了让班主任生气着急不痛快。

理由是他班主任和新老师总针对他、贬低他、冤枉他。大家一起犯的错,或者找不到主的问题,都会推到他的身上,还不听解释。

托班老师私下找我才恍然大悟。发展心理学有讲过,满满这个年纪的孩子最在乎公平。娃估计是觉得自己被不公平对待,所以才叛逆情绪大爆发,和老师“杠”上了。

说实话,我能理解老师对娃的糟糕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如果一个娃调皮捣蛋不好管,和老师的性格又不适配,老师没好感也是情理之中的。

一旦遇到点类似的状况,人肯定先想到之前的惯犯。于是就有了“娃错的时候是错,不犯错的时候也是他的错”的误判。

想改变这种印象,肯定需要孩子自己先做好,可一个8岁多的小男孩怎么可能理解得了背后的逻辑,满满只看到老师针对他的“不公平”和“不接纳”。

这可咋整?孩子是指望不上了,还得找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做出积极调整,才能彻底改变师生对抗的糟糕状况。

可是,和老师沟通绝非易事。尤其是娃不太靠谱的那种,一不留神就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是去讨伐孩子被冤枉的事。

万一让老师觉得家长不明事理,对娃印象更差,适得其反怎么办?

如此顾虑,主要是老师的刻板印象不止于满满,还蔓延到了我。

我们都知道,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状态往往体现到了家庭教育

就满满在学校的种种逆反表现,阅娃无数的老师难免对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有一定的预设和猜测。

这些微妙的情绪都在电话沟通的细节和语气中透露出来。我必须要拿捏好沟通的分寸,既能把事儿说清楚,还能让老师接受认同我的想法和解决方式,别被自己的预设影响。

毕竟电影《哪吒》里,哲学大师申公豹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是真的很难移走。

而我不仅得移山还得铺条路,一条让孩子和老师保持良性沟通的通路。

于是等新学期开始,我就酝酿着和老师沟通一下上学期的遗留问题,正当我犹豫开学后该怎么跟老师开口时,老师先给我打来了电话,聊起满满开学后的表现。

我还以为娃又被请家长了,结果并不是,老师破天荒表扬了满满,说孩子虽然还是小毛病不断,放假回来确实有些进步。

更令我意外的是,老师沟通的语气、态度都和上学期明显不一样,少了由上至下的压迫感,多了平和轻松的讨论。

后来也接到过几次老师反应孩子问题的电话,老师的态度依然温和,就算有些情绪,也不会觉得尖锐。

我隔三差五就问满满,这两天和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回答都是积极的。娃说老师们都挺好的,没有再针对他或者把别人的错算作是他的,还时常表扬他的小进步,和以前很不一样。

乍一听我还有点意外,但仔细复盘了和老师这么长时间的接触和沟通,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人和人之间的看法,初始印象是占很大比重的,也非常重要。但长时间的相处和共事,才是更能了解一个人的方式。

估计是上个学期末和老师们的频繁沟通和见面,老师对我有所了解,发现我并不是想象中那种养出熊孩子的熊家长。

相反还挺不错,也就改变了原有的判断和相处态度。就连带着对孩子的态度一并改变了。

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透“家长和孩子是共同体”这句话了!孩子好不好真的会影响别人对父母、家教的看法。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如果家长很会为人处事,很会聊天,同样能给孩子上大分。

我自诩还是挺会和老师沟通的,不枉费我工作带娃之余,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读了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虽然没让我把娃全搞定,但老师们都被我搞定了。

总结一下,通过和老师们的沟通获得老师的认可和信任,我做对了这几件事。

第一,对老师的吐槽和意见,照单全收

老师每次说满满种种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本能地说,“好好好,是是是”、“您说得没错,给您添麻烦了。”

这是我和他人解决问题时惯用的沟通技巧,尤其是老师或者其他家长找我反映情况时,我一般在听完陈述后都会这么讲。

这可不是我要恭维和讨好人家,而是先把对方的情绪和思路捋顺。

一是释放对方的情绪。人在有情绪的时候是很难保持客观,甚至会带有攻击性。这个时候否定和争论,只会激发情绪。

而先肯定对方,是最快能缓解对方情绪的方式。等情绪释放之后,沟通会变得更顺畅。

二是消除对立面。这是一种话术上的心理暗示,告诉对方大家的立场并不敌对,甚至是同在一个战壕的战友。

这样说,对方防备心会降低,沟通时防御值会下降,聊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个方式真的屡试不爽,短短一两句话就把对方剑拔弩张的气场拉回到正常状态,态度和语气都会有所不同,效果非常奏效。

第二,主动说孩子的毛病,借此透露孩子的特点

每次和老师沟通,我不仅让老师吐槽,自己也跟着一起吐槽生活中遇到孩子的类似情况,包括我有多生气,为此有多困扰。

连同满满的性格脾气、想法、行为,还有我日常对付他的方式一并告诉老师。包括替孩子说情的内容也融合在里面。

这状态很像两个人一起聊八卦,看起来有点不正经,但事实上也是我的一个沟通技巧——用八卦的方式说最想说的话。

这种聊天方式不仅能迅速拉近和老师的距离,还让老师觉得我是能看见她的困扰,能理解她的糟心,共情效果是很好的。

另外,一起吐槽的方式比较轻松,能降低聊天内容的严肃性。这样说出孩子的特点和应对方法,会让老师觉得顺理成章,不会觉得我是在提特殊要求,或者指导别人,分寸感也比较好。

这样还显得我这个家长能正视孩子的问题,不护犊子。

据我观察,老师非常喜欢和对孩子有清晰认知的家长,在沟通中也更愿意多说一点,更愿意和家长一起探讨,想解决办法。

而且有时候吐槽多了,老师还会向着孩子说几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理解孩子的行为…

这不也是我们希望实现的效果吗?

第三,抓孩子学习

说一千道一万,学生在老师那做好的护身符,莫过于成绩好。

哪个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呀!成绩总能让老师忽视一些细节上的不满意,提高老师的容忍度。

如果孩子的成绩一般,那家长就要充当好这个角色——努力抓学习,至少态度上要显得很重视,让老师觉得家长是靠谱着调的,印象上也会好很多。

我每次开期末家长会,我会挨个老师聊一聊,说说我的困境,孩子的问题,再把期末卷子全要一遍,保持一个积极的姿态。

回去带娃把考试成绩努力抓一抓,至少学习上过得去,就不止于被贴上“差生”的标签。

要不然,纪律不好,学习再不好,家长再不上点心,那真是怎么聊也没有用了。

除了以上三点,我还想再稍微补充几条:

了解老师的心境和敏感点

用真诚的态度正常拉近关系

体谅老师的辛苦,共情老师的感受

和老师互通教育经验和办法,把想法融入其中

别护犊子,变对立为战友

放好心态,说话真成体面就可以了。

拜满满这个反骨娃所赐,这些沟通逻辑是我平时与老师的反复拉扯中总结出来的,百试百灵,是经过实践总结的方法,保证靠谱!

如果大家有和我一样的困扰,或者平时不知道怎么和老师沟通就不妨试试吧!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家有不讨老师喜欢的娃,老母亲如何自救?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