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没事勿扰,有求必应——论青春期孩子家长的必备素质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做父母不容易,想做个好父母,称职的、优秀的、能引领孩子的父母,更是一门学问。

想做好一个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那更要求多些,毕竟青春期的孩子,你懂的,因为外表已长成了大人的模样,可是心智并不成熟,加上脑子的前额叶还没长好,杏仁核却已经长大了。

13-19岁(teenagers),嗯嗯,我的孩子刚好13岁,个子已经和我差不多高了,但有时候还会坐在我的腿上撒娇,有时候又独立的要一个人勇闯天涯似的。

自从孩子上了初中这大半年,我学习了很多本关于青春期的书,关注了十几个青春期的公众号,通过学习发现养育孩子是一个慢慢看见自己的过程。渐渐明白自己的问题,原生家庭的影响,现在作为母亲的我又会对孩子产生如何的作用。

以前做错了很多,有时候很懊恼,但往事不可追,人永远要向前看,做好今天才能有好的明天。

最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她借由你而来,但并不属于你,养育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路,不是替他们规划人生。

教育的前提是关系,只有和孩子建立正常且良好的关系,父母做好自己 才能让影响力渗透进孩子的世界。

孩子如果是植物,那关系就是土壤。焦虑的、霸道的、满心委屈与怨气的父母,再怎么付出都养不出内心光明的小孩。

首先要松弛下来,把自己经营好,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力量的成长空间。当家庭氛围好了,亲子关系融洽了,生活的经验与建议才能被孩子听进心里。

我以前做得最错的几个方面,以后一定要改进的。

第一,说一些诉苦的话,尤其是在孩子没考好的时候,比如“我为你上学付出那么多,你搞不好学习对得起谁,之类的”

最让人窒息的,不是父母单纯的压迫,而是他们在让孩子窒息的同时,又让她感受到那隐秘而矛盾的爱,于是孩子就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就像一件湿透的棉衣,无论是披上还是脱下,总是带着刺骨的寒冷。

牺牲式的父母 ,自己过得苦,孩子的日子过得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我家孩子初一,有周考、月考、 期中考 、期末考、调考。这些都会发到智学网上,为了不影响因为成绩不好让我陷入其中,把智学网装到了她的iPad上,然后让她把密码改了。她有她的目标高中,我要做的是鼓励孩子,过程中,出错了不批评,做对了不吝啬赞扬,批评和鼓励赞扬做到一比五的标准,也就是批评一次至少要鼓励赞扬五次。孩子的成长,不需要父母一时三刻地陪着哄着督促着。退到幕后,把舞台交给孩子,她自然能演绎出她最想成为的样子。

现在教育内卷的现状,也是不忍直视,WH,据说上个学期有二十多个孩子TL,我一度也不相信这个数字,这也太夸张了吧,但是有个做心理咨询的老师也确认了这个数字,真是让人惊愕,这学期开学才不到两周,又出了一起。

整个初高中阶段,整体抑郁比例特别高,划手腕的,不上学的,看了都让人痛心。

其实好好想想,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现在解不开的题,发挥不好的考试,都是漫漫人生的一处风景,领略过,感受过并因此有了改变与进步,就没有辜负。人生除了生死 ,都是擦伤。

人唯有松弛才能久远,唯有松弛才能更深入地开放潜能。父母松弛一点,孩子就自在一点;孩子自在一点 ,她的潜能就发挥一点。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一点就炸,昨天女儿还在给我讲,她也觉得自己的脾气来的有点快 ,给我讲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她看过《半小时漫画青春期》混知哥总能用幽默诙谐比喻的方式形象地把事情描述清楚。

那明知不好惹,所以就别惹 。不要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养娃中我们所发的脾气,完全不匹配这件小事,这就成为了家庭里最大的内耗。这种环境长大的小孩,心力交瘁、如履薄冰,遇点小事就要应激。

以前孩子要是早饭只吃一点 ,或者这不吃那不吃,或者打了牛奶,我都会生气,现在有了觉察,不吃就不吃呗,饿的又不是我,打了就打了呗,收拾一下就行了。

没事勿扰,不影响大方向事情不要说来说去,当妈妈最喜欢唠唠叨叨,但时候只要说两遍不论什么事,孩子都会烦,说多了,还会对着干。也许叛逆就是这样,越要她干什么,她偏不干什么 。

不纠正、不干涉,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与探索欲。

父母最顶级的自律,就是克制纠正孩子的欲望。

一位心理学老师说过:“父母的唠叨,看似是关心,其实是一种慢性心理折磨。”

无休止的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

为人父母,会说话是本事,但懂得闭嘴,才是高级的智慧。

会说话是一种能力,不说话是一种智慧,会不说话是一种境界!

第三,人成熟的标志是能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对待一个情绪本就不稳定的青春春期小孩,做家长的情绪更要稳定、冷静、理智的,内心是安宁、平和的。只有当我们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柔和,就能够去看见孩子更多的闪光点,给予孩子更多的认可与肯定,而不是批评与否定。

“你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的眼中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当盯着孩子看,觉得这不对那不对的时候,其实看到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孩子不会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我们眼中的样子。什么时候我们能看见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了,孩子就会真的发光了。

我们要改正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自己看待孩子的眼光。

越来越深刻地感触到,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在慢慢看见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即渴望独立,又想依赖。她不需要家长的时候,不要打扰;当孩子遇到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一定及时到达。——没事勿扰,有求必应。

第四,还是降低预期,孩子的未来,我们预判不了。

因为生命自身的精彩,本就源于未知和各种可能性。

既然不能通过预判给孩子“绝对的安稳”,不如回归本质,尽父母事,听孩子命,只托举,不强求。

有一句经典的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更亲近,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让孩子学会一切的本领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更好的生活下去。

孩子只是孩子,是完整我们生命体验的重要一环。我们愿意抚养孩子,见识一个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感受与另外一个生命羁绊,从而获得滋养,获得更高维度的情感体验。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不计较利益回报的体验。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虽然说人生每个阶段都很重要),初高中算的上最累的六年 吧,做父母也是有期限的,孩子每个时期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父母需要成长以适应不同时期孩子的特点,父母亲存在的最大意义,是孩子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觉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没事勿扰,有求必应——论青春期孩子家长的必备素质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