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普通家庭最大的通病,是把托举的顺序搞反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养孩子这件事,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认定了“虎妈狼爸”那一套,生怕孩子不听话,连哄带吼,甚至动手;有的则像春风化雨,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只提供情感支持和适当引导,从不攀比。

可你有没有想过,究竟有没有一种万能育儿方法,能保证孩子一定成材?

说实话,我觉得这种万能方法根本不存在。甚至连“成材”这个目标本身,也未必是唯一的标准。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能不能成材,很多时候并不是家长能完全掌控的。与其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不如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些要求放在自己身上,你是否能做到?

举个例子,如果你天天刷短视频,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你自己在职场上都没混出个名堂,又凭什么指望孩子按照你的规划,走出一条金光大道?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经验未必适合现在的时代,更别提那些未经验证的“方法论”了。

好的教育,是一种双向成长。作为父母,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你希望孩子爱学习,那你就先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你希望孩子勇敢自信,那你就先面对自己的恐惧,活出底气。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要求,而是一种言传身教。

养孩子,也是在养自己

很多家长总是忍不住把自己和孩子跟别人家的比,生怕落后一步。

但其实,孩子很少会拿父母去和其他家长比较,反而是父母自己,常常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家长在外面唯唯诺诺,回到家却对孩子颐指气使?这种“窝里横”的现象,其实是一种自我满足式的权威表现。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潜移默化地模仿你的一言一行。除非孩子自己特别有主见,否则他们的成长路径,大概率会复制父母的生活方式。

所以,与其对孩子提一堆要求,不如先反思自己:你是不是在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了正确的示范?

当父母确实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为孩子付出一切。过度的爱,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

真正的好父母,不需要多有钱,也不需要多厉害,只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足够的底气和积极的态度。

而这些,其实也是对父母自己的要求。

教育,是一种影响

孩子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金钱上的支持,而是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内心的依托。

他们需要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不管在外面经历了什么,回来都能感受到宁静和力量的地方。这才是家真正的意义,而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教育理念。

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不是耗尽他们的心力,而是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哪怕在外面受伤了,回到家也能毫无顾虑地疗伤,然后重整旗鼓,继续出发。能做到这一点,父母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我之前问过一位从事家庭教育的朋友:“你觉得亲子关系的核心是什么?”

她想了想,说:“你不想被如何对待,就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你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你就先努力活成那样。”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也是我的座右铭,就是鸡娃不如鸡自己。其实,这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爱是一种影响,而不是控制。过度的要求,往往会变成一种傲慢和居高临下的姿态。如果你总是想着改变别人,本质上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比对方更优秀,而谁都不会喜欢被操控。

就像《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写的一样,好的亲子关系其实只有2件事,我想跟你在一起,我想和你一样。

真正的爱,是一种向内求,是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然后让身边的人因你而受益,忍不住向你靠近。

支持不必以牺牲自己为代价

当父母,并不意味着你要彻底奉献自己。你不需要一辈子吃鱼头,只为了让孩子吃鱼肉。这种牺牲式的爱,表面上看起来很伟大,但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绑架。孩子并不需要这种过度的关爱,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活出自我、积极向上的父母。

真正的支持,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家庭变得更好。

要知道,孩子不希望父母吃苦,就像父母不希望孩子吃苦一样。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得到的东西是靠父母的牺牲换来的,他们会感到内疚和压抑,想逃离,甚至会失去自信。

东亚家庭的文化氛围之所以沉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牺牲一代换一代”的思想。比如,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比如,我和你妈这样辛苦是为了谁?

真正好的家族发展,应该是每一代人都努力奋进,活出自我,这样家族才会蒸蒸日上,而不是陷入无尽的贫穷和内耗。

做父母,不需要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也不需要和别人盲目攀比。别的家长能送孩子去国际学校,那是他们的事;别的孩子上学有豪车接送,我们骑小电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父母愿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愿不愿意先活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要父母内心富足,哪怕经济条件暂时一般,孩子心里也能充满阳光。

最好的支持,不是把孩子推进财富的快车道,而是用踏实的陪伴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滋养孩子的一生。你只需要爱自己、改变自己、活好自己,然后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支持。

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的路自然会走得稳当而长远。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普通家庭最大的通病,是把托举的顺序搞反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