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一直要等到孩子无缘普高之后,才幡然醒悟,自己过去踩了太多坑,但悔之晚矣。
那些最后没有考上普高的孩子,多属于下面这5类,如果你家也有个初中生,那么可以作一个参考,尽早避坑。
第1类:沉迷手机的孩子。
孩子如果沉迷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这些会挤占大量的学习时间,而且会使孩子的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学习效率越来越低。
沉迷手机的孩子,大脑已经习惯了“即时满足”的模式,刺激阈值越来越高。
他们很容易产生“无聊感”,为了摆脱这种感觉,他们会持续不断地寻求更新更多的刺激。
而学习本身是一件刺激度极低,且需要延时满足的事情,沉迷手机的孩子,耐心早已“下线”,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成绩越来越差,也就不奇怪了。
解决办法:
1️⃣ 初中千万别给孩子买手机。
2️⃣ 从初一开始严控手机,工作日禁止使用,周末限时使用,但最好不超过1个小时。
3️⃣ 平时孩子需要用手机提交作业、查阅资料,家长一定要做好监督。
4️⃣ 绝对不要让孩子把手机拿到房间内使用。
5️⃣ 家长平时在家里要尽量少的使用手机,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第2类:严重偏科的孩子。
孩子如果副科很差,将无缘重点高中,考重点,必须门门优秀,才有机会。
而如果孩子主科很差,得分率还不足60%,那可能连普高也上不了了。
语数英三门主科,分值最高,单科120或150分,如果孩子成绩太差,总分会被落下一长截,排名也会非常靠后,会严重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最后会破罐破摔。
解决办法:
1️⃣ 尽早发现孩子的偏科苗头,尤其是主科偏科,一定要马上着手解决。
2️⃣ 搞清楚孩子偏科的原因,是基础太差?还是学习兴趣不足?或是方法不当?对症下药!
3️⃣ 结合近期的试卷和习题,看看具体是哪个知识板块,哪一些知识点没有搞明白,带着孩子一个一个去攻克,减少知识盲区。
4️⃣ 如果低于60%的得分率,一定要先打好基础,搞清楚数学的公式、定理、概念,搞定书上的例题、习题,再做一些同步训练,夯实基础,把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手,再去突破70%,80%。
第3类:体质特别差的孩子。
孩子如果体质特别差,三天两头请假去医院,这会让孩子的课落下一大堆,知识学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漏洞,随着学习加深加难,孩子会越来越跟不上。
孩子体质差,跟生活习惯差脱不了干系。
他们经常吃垃圾食品,饮食特别不规律,尤其是到了寒暑假,直接三餐变两餐,两餐变一餐,饿了就往嘴里塞各种糕点、糖果、肉脯、辣条之类的,饿了就把奶茶咖啡当水喝,一天喝好几杯。
糟糕的饮食习惯,会让孩子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增加孩子肥胖、患肠胃疾病、“三高”疾病的风险。
这些孩子还喜欢天天窝在家里,不是坐着、靠着,就是躺着。
久坐不动,久躺不动,严重缺乏锻炼,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腰部颈部肌肉劳损等。
初中的科目多,学习任务重,还有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习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如果孩子的身体体质不好,他是很难承受这种学习强度的,可能分还没有提上去,身体就先垮掉了。
解决办法:
1️⃣父母要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要均衡,避免孩子吃过多高糖高油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或饱一顿饿一顿,不要让孩子吃太多方便面,外卖和各种零食。
2️⃣要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的运动时间,不管是跳绳、跑步、散步、游泳、打球都可以。
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而且还能够分泌多巴胺,让孩子的精神状态更好。
第4类:心理素质极差、玻璃心的孩子。
孩子进入初三以后,中考临近,压力会成倍数增长。如果孩子的心理素质很差,那他可能因为一次考试失利,或某些题没有做出来,就破防了。
开始自我怀疑,自己吓自己,焦虑值持续上升,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还没有上考场,就已经把自己搞崩溃了。
而且心理素质差,还会引起孩子一些躯体化的反应,如手抖,头痛,胃痛,脚发软,犯困,呼吸困难等。
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解决办法:
1️⃣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压力指数,发现孩子压力过大,一定要及时介入,帮助孩子做心理疏导,让那孩子轻装上阵。
2️⃣ 切记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去反复强调“一考定终身”、“考不好,这辈子都完了”之类的。
第5类:“鸵鸟思维”严重的孩子。
这类孩子害怕面对问题,习惯于用行动上的勤奋去掩盖思想上的懒惰。
明知道自己的弱科是什么,但就是不花时间去突破,而是在自己原本比较好的科目上,反复持续用力。
明知道哪些题不会做,就是要选择视而不见,去反复刷那些已经掌握得差不多的题,在一种虚幻的成就感中迷失。
过分追求刷题的数量,而忽略质量,总是在不断地刷新题,却不去总结旧题错题,导致同类型的错误反复出现,刷题刷了一大堆,但提分效果为0。
过分地追求学习时间的长度,而忽略了学习的效率,每天都在熬夜,周末节假日都不休息,学习长期处于低效状态,除了自我感动,别无用处。
因为在学习过程,并没有产生学习增量,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好的科目原地踏步,而弱科继续拖后腿。
解决方法:
1️⃣ 跟孩子明确一点:所有的知识都是要靠自己去学明白的,不可能靠老师把你讲明白。
2️⃣ 一定要让孩子把脑子动起来,基本操作就是跳出“舒适区“,“挑战稍难的题”。
3️⃣ 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分层错题本整理法,思维导图学习法等。
4️⃣ 切记好高骛远,先打好基础,再慢慢提升难度。
比如数学。一定要先搞定基础题,确保基础题不扣分的前提下,再去挑战中等题。
当孩子把基础题和中等题都搞定以后,他的数学得分率不会低于80%,已经是一个极大的飞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