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和我家初三娃继续探讨她的崩溃,又是青春期的成长问题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今天只有两节课,工作的强度不那么高,对身体和精力的消耗相对较少,我整个人的状态也更好。

闺女七点前就放学到家了,到家之后的状态明显比昨天精神,一进门就开始滔滔不绝,说着学校里好玩的事儿,当然也少不了刚考完的一模考试成绩。

上周六闺女第一次体育中考适应场地,闺女没拿到满分,尤其是平时在学校成绩很好的立定跳远,居然也出现了临场崩溃的情况,闺女因此而很感沮丧。

这周一、二两天,闺女学校跟着其它区考别人家的一模考试,考之前的周末闺女疯狂吐槽,昨天考完后闺女又特别无精打采,考前的抗拒和考后的疲累,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了今天周三,经过一夜的休整,再加上考试的成绩陆续都出来了,闺女觉得考得还算满意,今天就又表现出了最常出现的那种积极的、能战斗的状态。

她跟我总结说:“人真是神奇的动物,每次都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快要死掉了,然后熬啊熬,居然又撑过去了,等慢慢恢复了,居然感觉还挺好。

上周六和这周二连续再次模考八百米,对我八百米的考试能力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我周二比周六快了6秒,直接把我跑兴奋了。今天跑操,我跑了三千都没觉得累。”

你看,闺女这样的状态,是不是跟昨天的、大前天的崩溃判若两人?我受她的情绪感染,也给了她积极的回应:“太棒了!祝贺你,又熬过了一关,有了新的成长,又比以前厉害了一点!”

看闺女的状态很好,我又把昨天和大前天不太敢问的问题抛出来给她:“你那天和体育测试差一分没拿满分,以妈妈对你的了解,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反应才对啊。可那天你好像很伤心,都哭了,后来好像还很愤怒,你在愤怒些什么呢?愿意和妈妈说说吗?”

闺女想了想,说:“我最终的崩溃不是因为考试失利本身,而是因为我在考试失利时不由自主出现的的那些想法,那些因为考试失利而否定一切的想法。

我当时问了自己好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中考非得考个好成绩?我为什么非要上重点高中?我因为平时成绩好,已经很被老师优待了,偶尔这么考试失利一次都这么难过。那些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上初中以来的每一天都是怎么过的?跟他们比起来,我还有什么资格难过?

我当时就很生气,其实也不知道是在气谁。我甚至开始痛恨中考这个考试制度,痛恨现行的教育体制,感觉身体里有很多愤怒,不知道该冲谁发泄。

妈妈,你明白吗?我只是觉得自己不该有这样的崩溃,有这样悲观的想法,但我又忍不住会这样想,所以特别生气。

我当时感觉心里有一些一直坚持的东西就动摇了,感觉自己平时一直认为对的东西好像也不是全然正确。”

我:“我明白了,你是因为现实中的挫折,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想法。又因为控制不了这些悲观的想法,而生自己的气,产生了自我怀疑。因为这些自我怀疑,又对自我价值、教育意义以及社会公平产生了质疑。对吗?”

闺女:“嗯,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我:“哇,你现在的思考好有深度啊!那你的这些怀疑和质疑,现在想明白了吗?”

闺女:“还没有呢,哪那么容易想明白,你也说是挺深的问题了。”

我:“那你的这些怀疑和动摇影响你现在的行动吗?比如,你质疑中考制度,那还要努力准备中考吗?”

闺女:“妈妈你还不了解我吗?我一直是脑子里会有很多想法,但都不影响我现实中做该做的事。”

我竖起大拇指:“厉害!没想明白的事,当然无法形成新的方法和路线,那就继续沿着原来正确的路先走下去,是这个意思吧?”

闺女颇有些得意:“那当然了,想不通的我就慢慢想,该干啥干啥。是你说的,要做好此时此刻。”

回顾整个事件,是意外的考试失利触发了闺女的焦虑,进而导致了她对自我价值、教育意义以及社会公平的质疑。

可能,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吧。

他们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形成阶段,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敏感的评估。当遭遇挫折时,会将问题外部化,指责社会制度,把个人挫折升华为对系统不公的批判,以此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初三又是个在较长时期内一直有较大压力的阶段,闺女作为一个一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被寄予更高的期望,导致她对一次失利的容忍度极低,一旦失利就会导致对自己的认知动摇。

同时,她通过对比成绩较差的同学,而引发了自己内心的“相对剥夺感”,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公平焦虑”。还可能因此觉得,自己对成绩不满意的痛苦不容易被理解,产生愤怒和无力感。

另外,青春期孩子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抽象思辨,但缺乏辩证思考能力,开始质疑权威体系,但尚未建立替代方案,很容易由具体事件(比如这次体育模考的失利),泛化到生命意义层面的存在焦虑。

闺女在青春期时出现这样的崩溃时刻,是她成长必经的一个认知跃迁阶段,她已经在尝试独立思考“意义危机”与“价值重构”等深层议题,应该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在迷雾中跋涉、自己探索答案的成长过程。

面对孩子这样的状态,家长要给予充分的接纳和支持,提供安全和接纳的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务必注意避免评判,尤其是消极的评判。

在跟孩子共情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价值观探索,教会孩子处理愤怒情绪,帮助孩子进行认知重构,以及将对现实的批判转化为有建设性的行动。

并在整个过程中,去持续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跟随孩子的表现灵活调整策略,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如此,才能给青春期的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每一个青春期的坎儿都能成为孩子向上的阶梯。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和我家初三娃继续探讨她的崩溃,又是青春期的成长问题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