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当我学会"多巴胺教育",终于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记得前段时间,我家毛豆刚上小学二年级,回到家就像个”小火山”,书包一扔就冲向iPad,提起写作业就龇牙咧嘴。每天晚上,我俩上演着一出”鸡飞狗跳”的大戏——我喊破嗓子,他磨蹭两小时。

“毛豆,先写作业!”

“妈妈,我玩会儿嘛,就五分钟。”

结果这”五分钟”变成了半小时,等好不容易坐到书桌前,又开始各种”表演”:咬铅笔、发呆、去厕所、喝水……一份2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硬是拖到了两小时!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每天晚上陪写作业比上班还累,常常吼到嗓子哑、头疼欲裂。更让我担心的是,毛豆对学习越来越抵触,没有一点主动性。

直到我偶然接触了”多巴胺教育”这个理念,我和毛豆的关系才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

01

什么是”多巴胺教育”?

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掌管着我们的”奖励系统”。简单来说,当我们做一件事感到快乐、有成就感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多巴胺教育”就是通过激发孩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让学习本身变成一件有趣且令人愉悦的事情,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律能力。

说白了,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被迫和痛苦。

02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多巴胺告诉你真相

很多家长问我:”橙子妈妈,为什么我家孩子宁愿打游戏玩到半夜,却不愿意多看书一分钟?”

答案很简单:打游戏能迅速获得多巴胺奖励,而传统学习方式很难给孩子即时的满足感。

想想看,游戏设计得多巧妙啊!五彩斑斓的画面、立竿见影的反馈、层层递进的奖励、随时可见的进度条……一切都是为了刺激孩子的多巴胺分泌,让他们欲罢不能。

相比之下,我们的学习方式呢?枯燥的练习、遥远的目标、模糊的反馈、单调的内容……孩子哪来的动力?

孩子不是不想学习,而是大脑的奖励机制没有被激活。

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可能你也正在犯:

– 用批评和指责逼孩子学习

– 用物质奖励引诱孩子完成作业

– 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过程

– 把目标定得太远太大,让孩子看不到希望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通过研究发现:外部强制和物质奖励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真正持久的学习动力来自内在的兴趣和成就感。

03

我是如何运用”多巴胺教育”的?

了解了多巴胺的原理后,我开始调整对待毛豆学习的方式。效果简直不要太好!现在的毛豆,放学回家主动写作业,学习效率提高了一倍,考试成绩也蹭蹭往上涨。

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小技巧:

1. 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制造”小胜利”

记得有次毛豆要背古诗,整首《游子吟》对他来说太长了,怎么背都背不下来,急得直跺脚。

我灵机一动,把诗拆成四个小节,每背完一节,就在纸上画一个小星星。背完全诗后,我们一起击掌庆祝。没想到,第二天他主动要求再背一首!

大脑喜欢”小胜利”!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完成一块就庆祝一下,多巴胺系统会不断得到激活,学习动力也会持续增强。

教育专家詹姆斯·克利尔在《原子习惯》中说:”进步=小习惯+时间”。通过累积这些微小的成功体验,孩子会逐渐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 创造”即时反馈”系统

游戏的魅力在于即时反馈,学习也可以这样!

我给毛豆做了一个”学习进度墙”,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记录他的学习成果。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贴一张便利贴,看着墙上的色彩越来越丰富,他的成就感爆棚!

还有次,毛豆学习分数,我买了100颗糖豆,让他每掌握一个知识点就装一颗进小瓶子。看着瓶子里的糖豆越来越多,他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即时反馈让孩子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种可视化的成长会持续刺激多巴胺分泌,增强学习动力。

3. 注重过程表扬,而非结果

以前,我总是看结果:”这次考了多少分?””作业做完了没?”

现在,我更关注过程:”今天你自己想出了解题方法,真棒!””我注意到你写字比昨天认真多了,进步真大!”

有次毛豆数学考了85分,没到90分。以前的我可能会说:”怎么才考这么点?多做点题!”但那天我说:”我发现你计算题做得特别好,应用题还需要再练练,要不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毛豆不但没有沮丧,反而主动拿出试卷跟我一起分析错题。从那以后,他的应用题进步很快。

过程表扬比结果表扬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表明,表扬努力和策略比表扬智力和结果更有效。

4. 将学习融入游戏和生活

学习不一定要坐在书桌前才叫学习!

我们逛超市时,让毛豆帮忙计算购物金额;做饭时,让他帮忙测量食材重量;周末郊游,让他认识植物、观察昆虫……

还记得那次学习”时间”概念,我们玩了”时间挑战赛”:看谁能在5分钟内收拾好玩具、2分钟内穿好衣服、10分钟内完成一页作业……毛豆玩得不亦乐乎,时间概念也掌握得特别牢!

游戏化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多巴胺分泌,让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而非负担。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将学习融入生活,孩子会发现知识的实用价值,学习动力也会自然增强。

5. 培养”元认知”能力,让孩子掌控自己的学习

最近,我教会了毛豆一个神奇的技能——”元认知”。简单说,就是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学会调整。

我们一起制定了”学习状态表”:绿色表示精力充沛,适合学难题;黄色表示一般,适合做练习;红色表示疲惫,需要休息。

每天写作业前,毛豆会先评估自己的状态,然后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慢慢地,他开始理解自己的学习规律,知道什么时候最适合攻坚,什么时候需要休息调整。

元认知能力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这是多巴胺分泌的重要来源。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动力来源。”当孩子感到自己能掌控学习过程时,学习动力会显著提升。

04

“多巴胺教育”的神奇变化

实践”多巴胺教育”半年后,毛豆的变化让我感动:

– 放学回家,主动规划作业顺序

– 学习效率提高,作业时间缩短一半

– 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不轻易放弃

– 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老师频频点赞

– 开始有自己的学习小目标

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之间的吵闹变成了和谐,陪伴学习不再是痛苦的”监工”,而是快乐的”搭档”。

多巴胺教育不仅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也修复了亲子关系,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05

给爸爸妈妈们的几点建议

1.放弃”督促者”角色,转变为”支持者”。孩子的学习动力必须来自内心,而非外部压力。

2.创造”小胜利”感。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让孩子频繁体验成功的喜悦。

3.关注进步而非完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看到进步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4. 建立可视化的成长记录。让孩子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

5.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游戏、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习融入日常生活。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当我学会"多巴胺教育",终于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