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千万别让散养当借口,最终会害了孩子:你能让他快乐一辈子?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写在前面:

众所周知,如今内卷愈演愈烈,即便低年级孩子也难以幸免。即便家长不参与卷,校内的竞争压力依然存在,所以:

你是坚决反对卷还是与老师一同推动孩子参与竞争?

所谓的卷,真的就是妈妈牌作业这么简单吗?

如何在不避免亲子冲突的前提下,有效激励孩子学习?

如何鸡娃又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

校内的松弛感,真的来自课后的休闲娱乐?

这是摆在很多家长面前的难题,同样也是个复杂的问题。

回家不学习,人轻松了,麻烦也更多

叶开曾在《对抗语文》一书中提到:散养是虚假的,压力重重的孩子并不能真正达到这种状态。我努力给孩子减轻压力,只是想让她暂时跳出学校教育那种压抑人性的选择游戏,多呼吸几口相对自由的空气。

起先,我并不是十分理解这句话,直到孩子入学我才发现其中真意。

刚入学时,面对卷孩子的大潮,我们家长最初难以接受:

课堂上,老师讲课时间非常有限,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做练习。

不仅如此,老师还会课间找到孩子,让孩子把做错的题再做一遍。老师虽然负责任,但是孩子不乐意了,心里不平衡了,因为别人都在玩,而她却要埋头做题。

课内压力太大,导致孩子总是抗拒上学。

有那么几次,我不得不陪着她进教学楼,但是即使老师帮忙劝说,她仍然不愿意进入教室,最后我只能带她回家。

因此,回家后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口头任务,其余时间都用来玩。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校内课后题差错率高,老师给我打电话;课堂测试成绩不好,老师给我打电话。

 

单纯给孩子松绑,并不是应对内卷的有效方式

因为觉得孩子过于疲惫,我曾经给孩子申请过最后一堂作业课不上,孩子自由了一阵子。

然而,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

在学校磨蹭写作业,每天都急切地等待收拾书包回家,这引起老师不满意。

不仅如此,当听说孩子回家就是去游泳或者打球,老师很生气,觉得我们没有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太不负责任。

我也很生气,课堂归老师管,怎么回家后的时间,也要被老师干涉?尽管心中不满,但问题仍需面对。

老师曾给我打过电话,意思很明确:学习成绩上不去,孩子的身心健康也难以保障。

这句话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因为你无法摆脱内卷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如果成绩不理想,即使家长告诉孩子成绩不重要,孩子也难建立自我认同。

课堂紧张,课后减压没错,但这种减压也正如叶开所说“多呼吸几口相对自由的空气”,但是光减压是不够的。光减压孩子还是无法适应校内生活。

老师说得没错,但是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学不会呢?为什么上学跟没上学差不多呢?校内作业没少写、练习没少写,为什么就跟不上呢?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某位老师朋友帮我解开了谜题:

老师的进度不取决于老师,老师如果不使劲推进度,很可能到期末讲不完,就更没时间练习了。就那么点课时,没有时间去发现个性问题。老师发现孩子哪里出了问题,根本没时间去探究到底原因是什么。

老师除了应付教学,还需要应对学校下发的各种任务,还要备课、批改作业。

所以,课堂上孩子的一些细节问题,就只能告知家长,让家长去应对细节化问题。

如果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心思,那孩子只能沦为这种教育氛围下的炮灰。

可是,家长又不是神仙。

 

如何卷,如何管,要有方法

最开始,我们并没有别的方法,借鉴了邻居们鸡娃的方法,回家也会让她写题。

但是对于一个自由的灵魂来说,怎么会愿意写题。第一天,勉强写写;第二天凑合写写;第三天开始讨价还价要少写;第四天更难,直接拒绝写题。

好,写题太难,那读读书总可以吧?

一篇课文读五遍,一道题读读讲讲。

基础知识和概念不理解的,我们也尝试了用场景化教学进行训练:每周让她拿20元去超市花钱,走路的过程中让她左拐右拐,换地铁时让她数还有几站到目的地。

这种模式倒还进行得下去。但是,老师不答应:一切都要落实到笔头上,不然怎么叫学会!

不写老师不答应,写孩子不答应,这不是难为家长嘛!

而且,光读不写,写题时还是不行。孩子会想着数字6但是下笔还是5。

但是写题,孩子很反抗。狂吼之下,孩子被迫写,但是写着写着嫌多,就在题上写:这题没学过,不会写。在另一题旁边写:不想写了,太多了。

然后,把练习册放我桌子上,跑自己房间反锁门。

 

家长究竟如何管学习

写题不干,光读无法适应校内,那该怎么办呢?

我为此很焦虑,也为此花了几千大洋请教咨询师,但是发现效果甚微。咨询师告诉我,要理解和看见孩子,当孩子有强大的心理后盾,学习自然上去了。

但是这些话不足以让我有足够的定力应对来自校内的压力。

我看见了孩子的痛苦和不适应,看见了她根本不想在家学习,我是该让她回家好好玩耍减压还是好好学习以应付校内的课业呢?

看见她的痛苦,想着回家让她好好放松,但更多时候她把这种放松当成一种逃避压力的方式:不想写题,不想上学,总想在家里。

 

面对如此卷孩子的学校,家长能做什么呢?既然回家彻底放松不足以抵御校内压力反而容易让她产生逃避心理,那就必须让她直面校内压力。

我跟孩子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并且约定了规矩:不能用不上学来逃避在学校遇到的各种困难,有困难解决困难。

老师的投诉一般来自题目,只要题目正确率低,老师就会打电话,那说明要从题目的正确率上入手。

我只能去研究孩子写错的题,然后一道道问她为什么错。

她经常的口头禅是:

我看错了!

我以为这题我不会就随便写个答案!

时间太紧了写不完只能随便写个答案!

写题的时候紧张怕写错。

她的口头禅说多了,我慢慢就发现,其实她有很多东西并不是不会,她是感觉时间太紧张题目太多乱了阵脚,以至于错误连篇。

老师给的写题时间到底是太短而是正好够呢?

家长不在课堂怎么去判读呢?

的确不好判断,而且所有孩子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打铁还得自身硬:

先提高正确率:做完题先检查检查,做题时专注一些速度就会快正确率也会高很多。

但光这么说,她是不明白什么是检查,老师也没教如何检查。

我以计算为例,每天让她做一页口算,不规定时间,但要求准确率。每次差错率能保证五题以内奖励一集动画,或者下次少做十道题。

她开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检查也能全对,当发现无法全对时又耍赖逼迫我给奖励,被我拒绝后崩溃。

但是第二天她还是要奖励,我就申明:你做完多检查几遍,肯定能正确率上升,能得到奖励。这次她学乖了,做完检查了两遍,差错率果然下降了。通过这些小实践,她明白了检查的重要性和检查的方法。

她还经常吐槽放学了不能走被老师留下写作业,感觉很不公平,很生气。有时课间她在干作业,别人在玩,她内心也感觉很不平衡。

我告诉她,写作业提升效率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专注。写作业时,不要去看别人干啥,或者听别人聊天,专心写,记住此刻的任务,就能写快。

 

果然,她写作业不跑神,每次都能在规定时间把作业写完。

但即便让她提高写题专注度,她有时可能还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写完题目。

我又给她支招:一页数学题,有难有易,不一定前面的题就容易后面的题就难。不会写的,先跨过去,等所有的写完了,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就会写了,最大程度节省时间。

又或者这个字不会写,看看卷子上有没有这个字抄一下。

这道题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再读一遍题,没准答案就在题干里。

但是,校内题目很多时候,阅读量是很大的,而且文字密集,她还是难免慌乱。所以,我们也加强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每天花十分钟时间,让她读她可以读的绘本。用手指指着读,眼睛跟着文字走,如果加字或者漏字就重新读这一句。如果停顿不正确,也要重新读这一句。如果实在读不好,就我读一句,她跟着读一句。

而且,我会让孩子出声读,读慢点没关系,但是得出声。

经过四五个月的读书练习,我发现她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不会在读题时读得支离破碎而曲解题意,而且读题速度会加快。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把每周的错题再做一遍,带她把一周的知识点梳理一遍,每单元刷一套题。

经过一系列的微调,孩子课后题差错率下降了,测试的正确率也提高了。而调整后,孩子在家里的学习负担并没有变重,她依然很少刷题,我们只会让她把错题再做一遍,实在不会的翻书看看知识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学习方法要孩子自己去探索,但是等着孩子慢慢去领悟,很多时候往往跟不上学校的节奏,所以只能在辅导过程中直接告诉孩子。

 

教育是什么?对于无法跳脱整个教育体制的我们来说,不过是在大的框架下调整教育的细节。

如今的教育环境,连成人都觉得节奏比较快,很多问题都让我们感觉茫然,缺少社会经验的孩子更感觉无所适从,孩子们的压力也更大。家长的任务也更重,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加灵活,内心更加强大,去帮助孩子变得更成熟,更适应这个世界。

童行书院通识教育,以项目制学习为核心,课程精心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将知识巧妙融入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变被动为主动。

四大核心课程就是一部编年史诗,沿着时间辙印串联起各个学科经典知识的进化历程,给孩子知识、思维、能力方面的系统锻炼,促进认知自我与世界,找到自己擅长且喜爱的事物去研究。

国家级科学家、吴大猷科普金奖得主王立铭老师领衔教研,孩子跟着国家级科学家深入探究熟悉事物背后的原理,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才能学以致用。

全学科思维启蒙构建知识体系,让孩子接触各种学科知识,既能打好学科基础,又能找到心中所爱。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千万别让散养当借口,最终会害了孩子:你能让他快乐一辈子?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