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经从原来的状态,到现在已经改变了很多,我看到妈妈又心急了,这个时候,我让妈妈缓一下,给孩子时间空间成长,也给自己松绑一下。
我们和孩子相处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关系,父母一着急,就会期待孩子再进步,再提高,往上拉孩子步子太大了,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重新处于一个疲惫的状态。孩子重启,恢复能量需要时间的。
道理很简单,孩子原来躺平休息状态,不动的,经过父母的学习成长,环境的改变,孩子开始行动起来,慢慢往前走,孩子从0到1,逐渐把速度到了5分,这是孩子的进步与成长,也是孩子目前的节奏,父母用力过猛,鼓励加油,孩子再快点,妈妈相信你,让孩子达到8分的速度。
而孩子处于5分的状态,孩子还没有能力往上提这3分,结果不但没提上,还会消耗孩子那5分的能量,被降到3分。
父母的期待过高,压力太大,孩子还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妈妈,会认为这是妈妈的糖衣,妈妈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让我快点进步,根本不是真心爱我,接纳我。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唯一的出路两个字:觉察
父母一定要养成觉察的习惯。观察自己的内心想法,觉察自己的情绪,是否太着急了,是否又焦虑了,随时随地看我们心在干什么,随时随地来调整自己。
02
我也是俩青春期孩子妈妈,孩子每天这事那事的,也给我带来很多挑战。
但是孩子的每次事情的发生,我会问自己触动了我什么?我和孩子互为镜子,通过孩子一定能够反映我内心的状态、情绪、想法。
父母都是有智慧的,只不过我们不想看见那部分,看到那部分会很痛苦,不想面对,我们就会集中在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了。
比如我们养育孩子10多年,我们想收到一个好的结果,结果孩子出现了没有内驱力,躺平、退缩、逃避、反复,让我们感到育儿的挫败,感觉自己这么没用,没有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种感受很难消耗。
孩子熬夜,日夜颠倒,我们恐惧焦虑,往深层看见,触发了父母的存在性焦虑,我生命的延续,很危险,孩子要毁掉身体,我可怎么办,他可是我的骨肉啊。
孩子情绪爆发,反复激怒父母,挑战父母,我们的权威被挑战了,被质疑了,实际上我们真正的内在触发的是一种失控。我们没法掌控这种局面,很无力,触发了无能。
当孩子被霸凌,被欺负时,我们嫌弃孩子不怼回去,不保护自己,实际在触发我们的软弱无力,我们也没有勇气去找同学,找老师和孩子一起面对,有些被霸凌的孩子也会阻止父母参与,实际上不是阻挡父母的保护,而是怕父母搞得更砸了。
当我们面对亲朋好友时,看到孩子不优秀,我们会觉得丢面子,实际深层触发了,我不够好,我没有价值,连个孩子都没教育好。
所以,父母觉察反思就是力量,父母对自己体验足够深刻,你就会更加看见孩子,理解孩子,不用责怪过去的自己,也不要后悔当初的选择,我们活在当下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