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20年资深数学组长:我发现很多孩子从3年级后,就没真正学会思考(父母一定要读一读)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你家孩子是不是这样?

老师讲的时候,他点头如捣蒜,说“我懂了”; 可一做题,底和高傻傻分不清,面积和周长也全乱套了。

问他:“你怎么想的?” 他说:“不知道。”

再问一句:“你这题会了吗?” 他说:“你告诉我答案吧。”

你苦口婆心地劝:“要动动脑筋啊,别老想着答案。” 他点点头,过一会儿——还是原地等答案,想不出来。

一位资深数学组长告诉我,他统计过自己教过的学生,83%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逃避思考倾向。

我们以为他们懒,其实是:

思考,对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

02

“逃避思考”不是懒,是大脑在“自保”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思考是件高成本的事。

真正的思考,意味着:

• 要面对不确定:我不知道该选哪个公式;

• 要处理混乱信息:题目好多条件,不知道哪个重要;

• 要容忍卡壳和空白:想半天,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而大脑的本能,是节能。它更喜欢那些“快速得到反馈”的路径,比如:

• 直接套公式;

• 想不起就等提示;

• 找不到路就放弃。

所以,当你看到孩子卡在那里发呆,不是他不想学,而是他的大脑已经“跳过了思考”这一步,进入了逃避模式。

他不是不动脑,是“脑子动不了”。

03

思考力和智商有关吗?

这时你可能在心里默默怀疑:“是不是我家孩子智力本来就不行?”

答案是:有关系,但没那么大关系。

是的,逻辑推理、短期记忆这些认知能力,和智商相关。但决定一个孩子愿不愿意思考、能不能坚持思考、会不会思考清晰,更关键的因素是:

• 他有没有被允许“慢一点”,卡一会儿;

• 有没有人听他说出自己的思路,而不是纠正他的错误;

• 他是否在思考中,尝到过一点点小小的成功快感。

很遗憾,在我们现在快节奏、高要求的学习环境中,这些常常不会被满足。需要父母刻意的注意才行。不管如何,我们一定要清楚这样一件事:

📌智商决定起点,但思维习惯决定终点。

不是“天赋型学霸”才有资格思考,而是“反复卡住又愿意再想一下”的孩子,才真正长出思维力。

04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会思考”?

1. 从没被教会怎么想

我们一上来就教他“怎么做”,却没教过他“你是怎么想的”。老师上课也是赶进度要紧,思维拓展不够。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过程”,他只知道“对还是错”。

2. 没有建立清晰的“知识地图”

学一个公式会用,但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它,记得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但题目一变就混乱。知识是碎的,当然思维也理不清。

3. 总是在“被喂答案”的状态里长大

只要孩子卡壳,大人就上来引导、提示、讲解。于是孩子逐渐学会:“反正你迟早会告诉我,我等着就好。”

4. 从没体会过“自己想出来”的成就感

孩子也不是不想“靠自己”,而是他从来没成功过。他的学习经历,充满了“卡住、错误、被打断、被否定”。没有奖励,只有失败的羞耻感。

一个从未尝到思考快感的孩子,怎么会渴望去想?

05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体验“思考的甜”

思考力不是天生有的,而是在一次次混乱→尝试→澄清→成功的过程中,被建构出来的。

如果我们能帮孩子建立以下三种体验:

✅ 清晰感:我能从一堆线索中,找到头绪;

✅ 控制感:我是在主动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等待;

✅ 成就感:我想出来了,哪怕别人没提示我;

那么,思考对他来说,就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探索的愉悦。

06

五种方法,激活孩子的“思维肌肉”

① 弱引导,强等待

少说:“是不是这个公式?” 多问:“你觉得第一步应该怎么做?”,从这里开始结构化思维的第一步,建立起逻辑的链条

② 多引导“说思路”,而不是“看答案”

“你想到哪里了?” “你为什么这么写?” “你觉得这里哪一步不确定?”

③ 用小游戏建立“变量敏感度”

• “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比周长大10。”

• “有没有图形,长和宽换了,面积不变?”

这些题无所谓对错,但会让孩子大脑动起来。

④ 和孩子一起建立“知识图谱”

把概念、公式、题型画成图,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记住更多,而是“看清全貌”。

⑤ 给“思考成功”及时正反馈

哪怕只是说:“你这个思路我没想到!” 都能强化他的主动思考欲望。

07

真正的学习,是靠自己把世界想明白

别把孩子的学习变成“执行指令、找套路、抢时间”。

真正的学习,是靠自己在混乱中摸索出逻辑,在脑子里搭建出清晰结构,在一次次试错后,发现:“我能搞懂。”

有多少孩子,不是天生没有能力想,而是从未切切实实“自己想一想”,或者没有找到方法去有结构、有方法地想。

愿你不是那个最会讲题的父母,而是那个最愿意等孩子“多想一会儿”的人。

📌 如果你认可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身边的父母:孩子的思维力,需要被呵护、培养,而不是被催促、被套路替代。

如果你对思维培养的书籍感兴趣,我们还准备了一些非常优秀,可以和孩子共读,发展思维力的书籍,推荐给你和孩子。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20年资深数学组长:我发现很多孩子从3年级后,就没真正学会思考(父母一定要读一读)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