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可不是板着脸训人,那是咱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另一种方式,能帮他们建立安全感、责任感,养成好习惯。
家长们,给孩子立规矩真的很重要。
4岁之后,一定要给孩子立下这8个规矩,让他们受益一生!
规矩是给孩子的人生账户存钱。现在存够8笔”隐形存款”。
等青春期风暴来临时,才能从容支取。
礼貌先行
尊重他人
教孩子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这看似简单,实则是培养孩子教养的第一步。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走到哪儿都招人喜欢。
就像隔壁家的小孩,每次见面都甜甜地问好,大家对他的印象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平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见到人热情打招呼,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学会了。
同时,告诉孩子不能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这是对他人的基本尊重。
在家庭聚会中,如果孩子着急表达自己。
家长可以温柔地提醒:“宝贝,先听叔叔阿姨说完,你再讲,好吗?”
公共场合
保持安静
带孩子去商场、图书馆这些公共场所时,得让他们知道不能大声喧哗。
有的孩子在商场里大喊大叫,不仅影响他人,也显得缺乏教养。
家长可以提前和孩子约定,去图书馆要像小猫咪一样安静。
谁先忍不住出声,就接受小惩罚,比如少看一集动画片。
通过这样有趣的方式,让孩子养成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种涵养的体现。
坦诚沟通
信任家人
要让孩子明白,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跟父母倾诉,父母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有些家长在孩子分享日常小事时,表现得很不耐烦,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再开口了。
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哪怕是芝麻大点的事儿,也要认真回应。
比如孩子说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闹矛盾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被重视。
勇于认错
承担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很正常,但要让他们学会勇敢承认错误。
当孩子不小心打碎花瓶,家长别第一时间指责,而是问清楚事情经过。
然后告诉孩子:“宝贝,你看花瓶碎了,这是个意外,但我们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咱们一起把碎片收拾干净吧。”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承担后果,这能培养孩子的担当。
遵守时间
说到做到
守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像规定晚上9点上床睡觉,周末上午完成作业后才能出去玩。
如果孩子遵守约定,就给予小奖励,比如一个贴纸;
要是没做到,也得有相应惩罚,比如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他们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餐桌礼仪
不可忽视
餐桌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教育孩子不能比长辈先动筷子,吃饭时不挑食、不吧唧嘴。
吃完饭跟长辈说一声“我吃完了”。
这些小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一家人吃饭时,家长要做好示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勤俭节约
珍惜资源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
告诉孩子不能浪费食物,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
在用水用电方面,也要让孩子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过去艰苦的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一切。
生命至上
懂得自保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知道,如果生命遇到危险,一切规则都可以打破。
比如遇到火灾、地震,要迅速逃生,不要顾及其他。
平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普及一些安全知识,教他们如何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
带孩子外出时,也可以模拟一些危险场景,让孩子学会应对。
规矩是孩子内心的导航仪,迷路时总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有些家长觉得,给孩子立规矩会束缚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变得不自由。
其实啊,规矩和自由并不矛盾。
就像风筝,有了线的牵引,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给孩子立规矩,就是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框架,让他们在这个框架里自由成长。
现在舍不得立的规矩,将来都会变成抽向你的鞭子!
立规矩要趁早,但永远都不晚。
毕竟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刻意的教育,而是藏在生活褶皱里的那些默契与约定。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咱们可以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