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人说,小学成绩有欺骗性,小学成绩好的孩子,进入初中,未必能名列前茅。而事实上,初中成绩的欺骗性更大。
有很多初中成绩非常好,最后如愿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在进入高中以后,成绩直线下滑。
我的朋友小安,她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
小安的孩子一直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成绩就好,初中更是像开挂了一样,到了初三,直接冲进了年级前三,中考考入了一所重点高中的实验班。
小安原以为按孩子的分数和排名,高考考个600分左右,读个985十拿九稳,没想到,孩子一进高中就被打了一闷棍,学得很吃力。
现在孩子读高二了,按目前的成绩,高考撑死了能考520多分,985和211是没啥指望了。
为啥孩子成绩一下子掉了那么多?
这主要还是数学拖了后腿,光数学一科就拉下30-40分,名次掉了200多名。
还好其他科目还勉强过得去,要不然,分数和排名会更差。
小安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她并不意外,因为孩子初中就暴露出了问题,就是,不爱动脑,而且还抗拒刷题。
初中的知识比较简单,孩子靠着勤奋和努力,没有补课,也拿到了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到了高中,知识量增大,难度提升,孩子的不爱动脑,不刷题的问题一下子被放大了。数学是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有信心。
最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
新高考数学要承担最重的筛选任务,难是肯定的。总体上,会呈现重基础,跨学科,反套路的特点。
在这种命题趋势下,真学霸的成绩以后会遥遥领先,与后一梯队拉大差距。
而普娃也一样有机会,只要基础足够扎实,也能考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
但那些基础不扎实,且没有强大学习力、思维能力的伪学霸将彻底失去优势。
那么,孩子在高中阶段,如果想拿高分该怎么做呢?既然数学的江湖地位如此重要,我们这里还是以数学为例来展开讲。
各科学习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样的,下面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也适用于文科学习。
1、 重基础!
一定要回归课本,基本功一定要扎实,争取把能力范围内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
切忌好高骛远。
我有一位朋友,小学数学挺好,五六年级时基本都95以上,中考150分试卷,考了134,但到了高中就迷糊了,但最后高考数学还是考到了121分。
他的策略就是,夯实基础,然后,主攻自己会的部分,只要是会的,他都要求自己零失误,一定要拿到满分,那些不会的,比如圆锥、导数之类的,考试的时候,就直接跳过,把有限的考试时间用到极致。
PS:考985大学,是真的需要一些学习天赋的,对于普娃来说,把基础夯实了,比起去盲目卷难题和压轴题,其实更实际。
2、 及时复盘!
上课听得懂,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但下来做题就懵了,为什么?
你听得懂,觉得思路门儿清,但很可惜,那只是老师的思路清晰,而不是你。
这就好像我们看顶级厨师炒菜,你看别人的每步操作平平无奇,特别简单,但如果让你照着做一份,你就会发现,太难了!
知易行难!
想把老师的本事学到手,除了听和记,还得动手做起来。
怎么做?
最好是给另一个人讲一遍,你要是能讲明白,那才是真会了。
这也是传说中的“费曼学习法”,这是最高效的复盘方法。
我家孩子小学的时候,我经常会搞突击检查,让他给我复盘当天学到的知识点,而且我会在过程中,向他提问。
他如果不能流畅地回答出来,那就是没有学得太扎实,我会让他回去把书再一遍,好好琢磨琢磨,然后再给我讲一遍。
这比起你随意地问孩子“今天学得咋样,学会了吗”可强多了。
这也是很多学霸孩子喜欢给人讲题的原因,他们在讲题的过程,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和细节,能让他们对知识点,对题型,了解得更深刻。
3、 一定要自己动手做一遍!
说直白点,就是要多刷题。
通过刷题,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知识运用情况,能找到自己卡壳的地方,方便查漏补缺。
通过刷题,能让你一次次跑通思维链路,并逐步形成大脑的肌肉记忆,以后只要一看到题,一看到关键信息,你的大脑就自动触发,快速检索到可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
真正的大考,不论中考还是高考,那些学霸孩子做题,没有几个是靠临场发挥的。
很多题,他们扫一眼,就知道考的是哪个知识板块,要用到哪些知识点。
他们能很快找到最合用的那把“刀”,快速切中要害,三下五除二,把题解出来。
这真不是学霸有多么聪明,而是他们懂得在考场之外做足那80-90%的准备,上了考场,他们不需要太费力,就能把分拿到。
4、一定要总结归纳!
初中的知识点相对量不是太大,孩子通过死记硬背,刷题,熟悉套路,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高中就不行了。
高中的知识密度非常大。
三年的功课,两年就要学完。
如果平时不注重归纳,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做到有意识地,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那么,大脑的记忆负荷会非常重。
一个知识一段时间没有涉及,就会被遗忘,孩子会陷入边学边忘,反复记忆,反复遗忘的恶性循环。
高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增多。
一位数学高级教师曾说:三个知识点,最多产生3个联系,而如果是4个知识点,联系就会变成6个。仅增加了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却能翻一倍。
如果平时不归纳,知识学得越多,大脑会越混乱,就会出现,考单一章节,成绩就好,考综合,成绩就差。周考考得好,月考、半期考、期末考涉及多个知识板块的,就考不好。
解题的思维链路变长。
初中一道题可能3-5步就能做出来,高中可能要十多步,才能解出来,思维的分叉点会非常多,只要一个步骤错误,可能满盘皆输。
如果平时不归纳,孩子就只能上了考场后,一个一个地去试,初中步骤少,时间勉强够,高中步骤多,时间远远不够。
PS:如果孩子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能做好上面4点,那他一定可以一直优秀下去,绝不会出现高中掉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