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很多高校的老师。
这些老师分为两派,一种是本地土著,家境好、他们也没太辛苦、就过上了如今的生活;还有一种是小镇做题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赶上中国的时代发展,成功落地大城市,是老家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顺境中成长的父母,对孩子的预期往往没那么高,甚至孩子没有什么成就,他们也能心态从容的过好自己的人生。而逆境中成长的父母,深知努力的重要性,他们明白想实现更高的人生梦想,就一定要自己努力。
有一个朋友,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从小生活在学院圈,他却是个天马行空的人,抽烟喝酒打台球,上个班也能混出江湖气。他说父母从小对他很宽松,不太约束,他也不觉得在高校生活和工作与普通人有什么区别,用他的话来说,他觉得人生自由自在就好。
还认识一位年纪相仿的朋友,在大学当老师。她从小努力刻苦,一路过关斩将,留在了自己心仪的高校。她在我眼里就是个无所不能的人。
她对孩子的要求就很高。如果孩子不努力,她会用更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目前来看,孩子是个小学霸,数学英语都跑在前面,数学鸡奥数,英语达到PET。家里的课程表和作息表都很清晰,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很强。
还认识一位小姐姐,经济实力不俗,她从小不带孩子上课外班,不教孩子学知识,一切都随着孩子的兴趣。她说,我觉得鸡娃没用,孩子能快乐长大就行了。
无法评价谁的好坏,但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受到父母意志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的时候。
孩子的世界一片空白,父母对他们的话,有很深的影响。
大多数普通人,生下来没有更好的起点,所以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没有在罗马,也要心系罗马。
对于鸡娃这件事,我的感觉是鸡娃不如鸡自己。与其让娃样样精通,不如成为爱自己、有能力、想花就花的自由人。在“鸡”自己的同时,顺便把娃也“鸡”一下,这样美其名曰是让娃跟上自己的脚步。
记得过年的时候,我买了几本新书。其中一本是《博弈论》,这本书逻辑性很强,我准备看一章做个回顾、再看下一章。在我慢慢看书的时候,乐乐飘了过来,凑到我身边,看得像模像样。
我对他说,这本书大人看的,你看你的书去。过了一会,我去忙家务了,回来发现乐乐端着我的书看了一小半了,我冲他翻了个白眼。
接下来,乐乐开始给我绘声绘色的讲述书中的实验故事和理论,还和我讨论起来。
其实,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对这种书感兴趣。但是,如果我把这本书扔给他,让他自己看完再告诉我心得,他未必会看。只是因为我在看,他好奇,还着急我看的慢,于是他才会自己去看。
这也说明孩子的行为,深受父母的影响。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至少父母也在努力或者已经成为是这样的人。然后,再去影响孩子。
很多父母只是做了前面的半步,或者一直致力于后面的半步,所以孩子就不会沿着我们的目标来移动。
生活中,还有很多提倡不鸡娃的淡定父母,会在别处下功夫,因为大家的关注点不一样。
那个不鸡娃的小姐姐,会带着孩子到处参加活动长见识,还让孩子陪她去上马术课和打高尔夫。
我们普通人,要不要鸡娃这事,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我们的出身和背景不同,我们的成长经历不同,我们认为事情的重要性也不同。
无论如何,不要让孩子荒废,不要让自己颓废,是最基本的人生目标。
往前走,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没有那么好的资源和起点,就帮助孩子的起点更高一些,未尝不是件好事。
祝好,育儿路上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