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学时候,老师们对我的评语里,写的多数是:“聪明,但不稳定,容易放弃”。
我曾对聪明二字抱有极大的自豪感,几乎所有的人见到我都会说我很聪明,邻居、亲戚,不外如是。以至于我常常认为自己无需多大努力,就可以过好这一生。
直到后来,我发现自己好像一事无成。终于在不断经历的苦难中,逐渐摸索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也一直被我奉为圭臬。比如:不要安于现状,要永远保持好奇心、要有责任感、有逻辑性、勤于沟通、勤于搜集信息、不断提高眼界、保持执行力和勤于反思等等。
但我最近一直在问自己,这么多道理,如何才能让下一代懂得并且去做呢?大概率可能是:当你说完一遍的时候,她已经不记得你最开始说的是什么了,因为…太多了。
我能否总结出其中最核心的三个呢?三个她总能记得住吧?
最起码当她准备放弃或者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她能回想起父亲对她最基本的期望。
我翻来覆去,终于想明白这三样东西是什么。
如果只有三个道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所懂得且能一直坚持去做的,那我希望是:持续主动学习的能力、寻找并在苦难中坚守和永远感觉自己一无所有的心态。
第一把钥匙:「持续主动学习」
—— 学习不只是少年时的特权,它应是全人生的贯穿
持续主动学习这件事,在当前的时代中,是一个基础要求,因为社会变化太快了。你要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和环境的变化,摸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因为知识的更新速度太快,你停滞不前,等于被动退后,甚至会被淘汰。
这世上大部分人,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之后,就不再有主动学习的心态了,只在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被动学习,看似在稳定发展,踏实工作,实则把自己固化成一个“模子”。
“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谁都懂,但懂并不等于坚持去做,这中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雷军在武大演讲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能力。他所指的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是讲学习的方法,另一面说的就是保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持续主动学习。
雷军本身就是持续主动学习的典范,他四十几岁学英语,五十几岁从零开始造车,学开车、学开赛车,你永远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年轻人的影子,因为他能“学事”,所以他能“成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另外不要怕丢人,不要觉得自己去向别人请教是一个很难开口的事。任正非四十多岁开始创业时,每天让年轻下属教他通信技术,给他写技术报告,用大白话给他讲课,这本身也不丢人。不懂就学,不懂就问,一个人怎么可能什么都懂呢?
第二把钥匙:「寻找并在苦难中坚守」
—— 黑暗是人生的底色,但曙光一定会出现
仔细翻看伟人和成功人士们的传记,再回首自己人生的过往,我们总会明白,苦难才是人生的真相,黑暗才是人生的底色,我们从一出生就要经受世间一万种磨难和挑战,没有办法,只能习以为常,并且不断的去战胜它们。
挫折和人生低谷时不时就会到来,这是一个好事,反而如果它们总也不来,那才叫坏事,为什么呢?因为度过挫折和低谷期这个技能也是需要练习的,你总也遇不到,就总也练不到,时间久了,突然遇到一个,你会措手不及。明明不是什么很难的坎,对你来说,就是天大的坎。而实际情况又是,它真的会给你来一波大的,直接把你在深渊里摔个半死让你爬不上去。
有人说要跳出“舒适区”,也是一个道理,让自己养成应对挫折和苦难的习惯,才能让自己有能力应对那波大的,从深渊里爬出去。
也就是你总得找找苦难去练练。
而当你真的掉进去一个深渊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往所有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全都失灵,你没有任何办法让它好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切崩溃,那就是一片最黑暗的空间,半点光都没有。这个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仅剩的俩字就是放弃。
但不可以。你要坚守住埋在心底那颗小小的种子,你依然要做动作,即使这个动作没什么用,没什么效果,但只要你坚持做,你就一定能爬上去。
你只需要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我把它称之为「应对苦难第一法宝」,画个重点,你只需要告诉自己五个字:
「再坚持一下」
毛主席在延安保卫战最吃紧时,躲在破窑洞里,炮弹狂轰滥炸,随时可能牺牲。他一边看着炊事员用野菜熬粥,一边心有所悟,写下一篇影响解放战争全局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最后把文件藏在货郎驴鞍夹层,穿过敌人三道封锁线才传往了各地解放区。
里面有一段话就是这样说的:
「不要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不要被尚能忍耐的困难所沮丧,不要被一时的挫折所灰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有利的条件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第三把钥匙:「一无所有的心态」
—— 你生来一无所有,死后也注定一无所有
我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对自己的每一段工作经历,我真正获得的东西是什么?是更高的职位,还是更多的钱和资产?
我想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物质财富永远在人与人之间流通,今天属于你,明天不一定属于你,今天它有价值,明天它不一定还有价值。你与它们的分别,可能只隔了一场大病、一次投资失败、一次自然灾害、金融危机或者一场社会动荡。
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那些你平时引以为傲的财富,顷刻间就被抽空,你甚至站都站不起来,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把它们当成生活和精神的支柱。
所以我们应该把什么当成支柱呢?应该是那些不论发生什么事,都无法从你身上剥离的东西。
那是你一路走来的成长,是你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见过的风景,是那些你苦心钻研,在你灵魂深处闪耀着微光的知识,是你被这个世界反复锤炼打磨的、能够穿透一切的认知和思维光芒。
这些东西,让你有着随时推倒重来、赤脚奔跑的底气,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它们不会离你而去,是完完全全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谁也拿不走。
至于物质财富、权力、地位等等,那是依附于这些核心支柱上的装饰,对于它们,你要时刻保持自己“一无所有”的心态,即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把他们不当回事,也不能把它们太当回事。因为它们在与不在,你只能努力,却不能完全掌控。
特别是当你小有成就时,它们会变得很多很有份量,不断的挂在你身上。你要永远记得,它们的存在,虽然多多益善,但只是用来给你的核心支柱锦上添花的。没有过硬的核心支柱,那些东西越多越挂不住,还有可能把你拽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