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是件大事。
嗨你好,我是若琳~
这几天看完了麦家的《人生海海》,我去网上搜关于作者的信息,看到麦家老师这样说:
“我这一辈子,如果说没有阅读,那哪有今天,我其实一直是被童年困住的,心里一直是有疤在那的,一步步走来,靠的全就是阅读。”
也许是相似的自我救赎路径,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心里开始翻滚、忐忑、躁动,突然感觉有好多话不吐不快,却又变得语无伦次。
坐在那里一直回想,回想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回想每个阶段的成长经历,回想自己认知、思想和心态上一点点的变化。
我发现,生活中很多的幸运和不幸,都是创造的结果。
它不是凭空出现的。
比如,在我家里,这几年最大的创造就是语言习惯的改变。
我从小父母就经常吵架,结婚后,发现公婆也是,一言不合就争论,好像那个年代的人不太知道什么是“沟通”。
我们这一代稍微好一点,但只是觉得是时代发展的普遍现象,没什么要紧。
直到后来有了孩子,在养育中,无数个冲突的经历,让我第一次比较深刻地意识到:说话,原来是个大事。
举一些改变的例子:
1、当孩子说,害怕有点不敢时
可以说:嗯,妈妈有点理解你的害怕,那种感觉很不好,我小时候也有过,现在你需要妈妈给你什么支持呢?
只要你需要,妈妈都在。这个感觉并不可怕,它会来也会消失的。
2、当孩子做不好或做错事情难为情时
告诉他:这很正常,太遗憾了,你也没想到会变成这样,不过每一次尝试都有新的体验,下次同样的事就更有经验了。
犯错一点都不可怕,妈妈一直在,我们可以一起改正它。
3、当孩子做手工扔了一地垃圾纸屑不收拾时
提醒好几次孩子依然没反应,我们可以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样的话说了几次都没收到回应,妈妈感觉很挫败,心里很窝火,我觉得不被尊重,这种感觉很不好。
妈妈今天很累了,看到一地的乱七八糟,心里就很烦躁,我不知道该从哪里收拾起,妈妈需要你帮忙。
4、孩子周末不午休,偷偷玩平板被发现时
平静地告诉他:长时间看平板很伤害眼睛,妈妈不能让你看太久,因为你的身体对妈妈来说是最重要的。
妈妈不会藏起来,也不会改密码,下次不用悄悄地看,控制好时间就可以。
妈妈相信你是个说到就能做到的小孩。
如果下次孩子控制不好时间,我们可以说,在你学会掌控时间之前,妈妈先提醒你关,或者到时间妈妈帮你保管。
5、当孩子学过好几遍字还记不住时
可以说:妈妈发现有的字好难啊,可你都能掌握,说明你不会轻易被困难打败。
这几个字看来很有挑战,咱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看看怎样能帮你记住它们。
你在记其他字的时候用了什么好方法呀?
6、当大人说话孩子插嘴时
可以停下来跟孩子说:妈妈看到了,你有很重要的事想跟妈妈说,现在妈妈的耳朵没有空。
但妈妈真的不想错过你的事情,稍微等等,一会儿妈妈专门来听你说好不好。
以上回复虽不是标准,但都是敞开心真正接纳孩子的态度。
一次两次多次,孩子感知到我们的真心就会有所变化,我们也在不断的自省中更有方法和心得。
总之,改变的过程不尽是痛苦,痛苦只是让我们下了一个决心,体验到更多的是成就感。
分享3点比较深刻的感悟:
1、说话只是一种简单的对行为,推动这个行为的是背后的思想和认知。
一个人,越能感受到真实的自己,越会对周围的一切去除滤镜。
跳脱出自己本身,你会看到每个生命的一致性,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也有宿命的部分。
学着读懂孩子的内心,说伤害小的语言,就是我们主动创造美好的一部分。
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真的。
当你放下抱怨,去扎根自己,学着处理情绪,学会拥抱残缺,学着按住当下,在小事中不断累积。
你会发现,在某个自己或孩子遇到麻烦的瞬间,你脑海里突然就有很清晰的逻辑,明确的应对方案。
它不是凭空出现在的, 是你日积月累成长的一种显化。
这就是时间的答案,你用心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都是给孩子的引领。
3、当你不再下意识而是变得有意识,你的维度就提升了。
你看问题的角度,处理事情的方式都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你感知到世界的真相就是一切都是流动的。
你会逐渐理解孩子的行为,理解人不同阶段的困顿都是正常的。
这个过程是你探索自我的新发现,是有自己价值和成就感的。
和不愿改变自己硬生生去迁就孩子,逼着自己理解孩子的痛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因此,时时觉知当下,你和生活都会有阶段性的提升,是逐渐向你想要的那种状态靠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