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这样批评孩子,真的会影响他一生的底气和信心,5个底线父母千万不要碰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儿童没有成人的铠甲,你眼中的轻轻呵斥,于他们不啻惊雷。”

有天早上我送顺顺去幼儿园,路过小公园,突然被一个“女高音”吓一跳。

一个妈妈手里拿着语文书,对着她女儿大喊:

“快点背,再背一遍。”

女孩怯生生地看着她妈妈,嘴巴微微动着。

“大点声,平时看你挺能说的,吱哇乱叫的,怎么背课文就这么小声,这么难!”

“你是不是故意的,还是你就是笨啊!”

“不骂你,你就是不长记性。”

妈妈一阵又一阵刺耳的批评声,引得送孩子的家长纷纷侧目。

女孩看着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低着头,不停的用手抹着眼泪,伴随而来的又是妈妈一阵指责。

等我把顺顺送到幼儿园回来,正好又碰上这对母女,她们卡着最晚入校的时间快步走向学校大门。

路上,这个妈妈还在不停地责骂女儿,女儿几次想拉着妈妈的手,都被妈妈甩掉。

“你下次要再这样,我就不管你,别叫我妈,我也没你这样的女儿。”

一路听下来,我都觉得有点窒息。

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出错,也许是忘了一次作业,也许是考试错了一道题,许也是在学校犯了错。

但父母如何教育引导,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很多父母可能会采用批评的方式,但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怎么做能让孩子认知到错误并且接受、改正,可能是需要父母需要学习的。

以下这5个底线,父母千万不要碰,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底气和信心。

01

不要在大庭广众下批评

孩子在犯错后,本来就已经有些害怕和自责,如果家长还当众责骂,不懂得维护孩子的自尊,孩子既听不进去,内心也会积累对家长的怨恨。

很多人说“当众教子”才有用。

但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不但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做出过激的,难以预料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旁观者效应表明:

当众批评 = 父母的否定 × 旁观者的凝视 × 自我的羞耻,是三重伤害的叠加。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一男孩犯错被老师叫家长,家长到学校后,当着同学们的面责骂他,还打了他一巴掌。

结果这个男孩转身就跳下了楼,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所以,无论在亲朋面前,还是大街上、学校里,“当众教子”都要慎用,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

02

不要贴负面标签

批评孩子要将行为和孩子本身分开,针对行为但不要伤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你真笨。”“你不是学习的料。”“你胆小。”等负面标签,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这样的,从而丧失改变行为的动力,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每个负面标签都是给孩子编写的潜意识程序。

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

当孩子反复听到”你就是粗心”,其大脑前额叶皮层会逐渐形成”我本该犯错”的神经回路,错误率反而上升22%。

“对事不对人”,父母应该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行为。

孩子本身是好孩子,只是某种行为不当,引导孩子努力去改正就好。而不能任意的、口无遮拦的指责孩子的人格和品质。

避免以偏概全,即使是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也有其他方面是值得赞扬的。父母不能因为一点,就全盘否定孩子一切。

03

不要过多关注错误,而要明确改正方向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把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为目标,要提出方法建议和希望,让孩子知道如何避免和改正。

把花瓶打破了,不是责备孩子为什么打破了,而是让孩子思考怎么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和好朋友吵架了,不是责备孩子不懂事,而是告诉她如何和朋友相处的方法,怎么解决矛盾的策略……

研究表明:

负面反馈不仅不会促使孩子改正错误,反而可能加剧孩子的挫败感、焦虑感。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进而“破罐子破摔”。

父母既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避免和改正的方法,这样的批评才是有意义和有效的。

04

批评声不要那么刺耳

孩子犯错闯祸时,父母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不要将自己的怒气和挫败感发泄到孩子身上。

情绪化的批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

在父母情绪的批评中,孩子屈从的是父母的权威,而不是真正的认识到错误或者接受。

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没有安全感,就很难与父母交心。

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淡漠。

05

批评不要用“爱”威胁

为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采用威胁或者冷暴力的方式,是得不偿失的。

比如上文中那个女孩,看得出她是爱妈妈的,几次想拉住妈妈的手,却被妈妈冷漠的拒绝。

这种冷暴力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父母对孩子说:

“我不管你了。”

“别拉着我。”

“别叫我妈妈”

用这种威胁的语言、不理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乖乖臣服自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旦犯了错,父母就不爱自己不喜欢自己了。

这种伤害,很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胆小敏感、讨好型人格,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人际交往模式。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可能就是父母从此不爱自己,不接纳自己。

06

写在最后

批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听进去,能改正,变得更好,而不是让孩子变得自卑、不自信或者逆反叛逆。

批评的内核,应该是引导和鼓励,是让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不当的批评,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底气和信心。

父母要掌握批评的艺术,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这样批评孩子,真的会影响他一生的底气和信心,5个底线父母千万不要碰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