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除了痛苦,孩子是让我们觉醒的最好方式。
我觉得这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回想没有上班的光阴,到现在,可以骄傲的说,这6年,完完全全重新养育了自己。
我发自内心的感谢孩子,相比于我给他的,我觉得他给我的更多。
我和他应该是经历着一个双向救赎的过程。
我成长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和谐,所以我从小就是敏感讨好型,特别害怕冲突,也看不得别人发生矛盾。
结婚生子后,我也害怕与老公孩子发生冲突。每当这时,我就要花费很大的心力去平复内心的情绪波澜。
这就导致我多数情况下处于一个消耗的状态,根本没有精力去做好其他事,这样的恶性循环曾经几乎将我吞噬。
但孩子是一面镜子,他的存在,会让我时时照见自己匮乏狼狈的样子。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一口枯井,又怎么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水源呢?
只有有能力为自己续杯的人,才能更好地灌溉孩子。
也许就是这种原始恐惧,激发了我作为人类的潜能。
我开始用行动尝试改变,而不是停留在嘴上说说。
宋代诗人陆游早有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我和孩子相爱相杀、螺旋式成长的过程里,我发现了孩子多方面的成长迹象,这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不断升温。
1、延迟满足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当孩子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要求时,我会跟他说:
妈妈看见了,你好想马上就实现这个愿望,现在不被允许,你好失望,这个感觉很不好。
在这个基础上跟他分析,给选择。
慢慢地他也就觉得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就能立马获得,这是正常的。
2、表达感受
我习惯在晚上睡觉前跟孩子复盘今天发生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好的不好的都说。
久而久之,他也学会了在事情中表达自己。
跟同学的矛盾中他的想法,如何难过,妈妈凶他,他在想什么。
这样敞开心扉的表达让我们彼此更信任,关系更好。
3、懂得爱和关心
正是我们长期对他心理状态的看见,让他在情感需求中获得满足,他能感知到安全,也会表达爱和关心。
比如,他会说妈妈你身体还难受吗,你感觉好点没,我想做点什么让你开心等等。
我能感觉到他心智上的一点点变化。
4、很有主见
在我家规则很少,一常常点小事搞的很有仪式感,经常问孩子:你的意见和感受是什么。
或者说这件事你自己决定,妈妈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他渐渐学会了信任自己的感受。
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决定一些他自己的小事。
5、不轻易放弃
一方面遇到困难时,我能及时在他身边,给他一些引导启发思考,和他一起面对想办法。
另一方面,可能是我本身对他的影响。
他经常看着我抱着电脑在客厅转圈圈,他说妈妈你一天写文章能换80个地方,可是你都没放弃。
6、不沉迷电子产品
这点从小我把控的比较好,大概3岁多就不停引导他主动控制看电视时间,给予充分信任。
到现在一周只周末看一次,他也习惯了。
有一回他生病了去打点滴,儿童急诊里几乎所有小孩不是自己拿着手机看,就是大人给举着看。
他很羡慕,但也好像觉得自己不看也还能接受。
就是当我们自己有意识自我改变时,虽然冲突是不断的,但明白了对抗打压的方式不起作用,多向内看看自己,就会有不一样的思路。
经常这样做,方法会越来越多,亲子关系自然不会很差。
成长之路培养了自己反思的习惯,有冲突时,我反思自己哪里可以改进,看到孩子的进步,我时常想自己做对了什么。
我发现,在整体的大方向上自己的心态是对的。
在一个平等尊重的层面,让自己的成长速度大于孩子,给孩子更多正向的影响,同时在内省中接纳自己的不足。
孩子感知到:妈妈是你的榜样,但你的妈妈也有很多不完美、有很多局限性。
可这就是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最真实的样子,我任何样子都不怕给你看。
所以,教育,应该是有真实,有尊重,也有平等,相互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