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头给的截止年。中考省统一命题上升到国家层面要求,“指挥棒”在重构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格局。用人话说就是,用中考“考什么”来倒逼学校和各位家长重新评估“投入产出比”,降低“卷”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指挥棒对今后的命题方向做了一个大致规范: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试卷难度,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也就是说,中考这张卷子只会“就低不就高”,往简单了出。
首先体感上,不能让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差”。只要大家都考的差不多,那自家孩子到底啥真实水平,也就没那么容易看出来。还有家长急着暑假把孩子送去辅导,卷天卷地学知识点,中考很可能用不到了。
指挥棒说了,严禁将超纲题、竞赛题、校外培训题作为考试内容,紧紧围绕“新课标”命题,换言之,校内学学,并学扎实,考试就够啦!至少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趋势都是如此,不会太难。除非“后进生”赶上来,教育资源趋于均衡,才会有下一步动作。
既然如此,那家长“躺平”吗?当然不能。幼小初的家长要擦亮眼睛了,看懂指挥棒,跟紧指挥棒,才是真的稳赢。
首先,根据“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要求,今后的中考试题虽然超纲题少了,但会变得更加灵活和综合。
试题认知水平集中在“掌握”层次,难度中等,真正的难题也不再是我们往常认知里的超纲题、偏题怪题,而是多个知识点综合的题,更注重学科的实际运用和思维训练。
比如英语,全省统一命题后,中考将不再只是单向的听力测试,而是结合口语,变成了“听说测试”。
其次,家长最最最浅显的眼光也要放到高考。中考的选拔功能弱化了,但高考的选拔功能却在进一步强化。关注近几年中高考的家长都有种类似体感:中考拉不开差距,高分扎堆,但高考难度却逆天。
比如高考数学,由于太难,连着爆了好几个热搜,语文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底子。整体释放的信号是,考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那么,重点来了:小学孩子该咋办?家长应该如何应对?下面展开说一些学科规划和培养习惯的建议,想让孩子上个好高中好大学的家长们收藏起来慢慢看。
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我家一直在坚持的事情,也是我认为普通家庭最值得的投资。这不仅能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认知,还能让孩子在写作时言之有物,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至于该读什么,一定要远离口水书,要多读好书,经典书可以参考清华附小书单以及3至10岁国学启蒙书单,每天读15至20分钟,需要的家长可以回复书单白给。
2、英语是一门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快速看到回报的学科,想让孩子学好英语,关键在于多听、多读、多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开口说,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说英语和听英语的习惯,同时积累词汇和语感,遵循听说读写的规律。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坚持每天观看英语原版动画,每天看20分钟听力训练,一小时轻松积累两千多个词汇学,两个月效果可媲美一年的学习。我整理了4000集全球顶尖英语原版动画,不用花一分钱秒杀掉那些上万的培训班,国际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看,需要的家长可以回复英语动画白给。
3、数学要回归课本,循序渐进,首先要完全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然后再去尝试课后习题或额外的资料,由易到难,不要一开始就跳过书本,直接做满的资料,这样可能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一般我还要求孩子依据费曼学习法,把课本中例题的解题思路讲给我听,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看到题目就能说出这道题想考什么知识点,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推荐三部数学动画,一年级开始每天让孩子看一集,包含了小学的重点知识,和普通孩子拉开数学差距,这直接省下万元培训费。
第一部,dk图解数学这部动画片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每一集讲解一个数学知识点,涵盖了整个小学1至6年级的核心数学考点。第二部,高斯数学,用有趣的动画形式把枯燥复杂数学题讲透讲明白,让孩子不再害怕数学。第三部,超级课堂,它可以说是奥数动画的天花板,每集讲解一个经典的奥数问题,比如鸡兔同笼、火车相遇,让孩子爱上数学。需要的家长可以回复数学动画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