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买多了终成“垃圾”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上个周六,我和队友睡了个懒觉,直到早上八点半才醒来。

然而,三个孩子早就起床了,他们在房间里玩玩具,玩得不亦乐乎。

当我睡眼惺忪地走进他们的房间时,眼前的一幕瞬间让我血压飙升:满地都是玩具,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原本整齐地分类装在盒子、罐子和收纳柜里的玩具,此刻全部被翻了出来;各种杂七杂八的玩具部件混在一起,整个房间一片狼藉,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我心里暗自庆幸,还好当初明智地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他们房间里,反正眼不见为净。

不过,我还是跟孩子们说明:“今天下午和晚上我们都要出去,所以出发之前你们必须把房间收拾干净。”

吃完早饭后,三个孩子回到房间收拾玩具;那一整个早晨,他们都在用“蜗牛”般的速度收拾玩具。

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于是拿起一个垃圾袋放在他们面前跟他们说:“我只给你们最后10分钟收拾,10分钟后还在地上的东西,我就默认是你们要丢掉的玩具。”

不得不说,这招确实是提速的好方法。

哪知道,孩子们竟然毫不犹豫地丢掉了一大堆玩具,其中有些玩具还是他们之前苦苦哀求我们买的,看得我难免心疼。

这才多久啊,这些玩具对他们来说就变得毫无价值,就像垃圾一样可以随意丢弃。

看着这一幕,我不禁再次感叹:真的,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买多了最终都会成为垃圾废品。

1

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如今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们总是不遗余力地为他们购买最好的东西,从高端的玩具、精美的绘本,到时尚的衣物和各种学习用品。

他们坚信,爱孩子,就不能让他们有所缺乏,不仅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要提供最好的,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优越的条件。

然而,这种消费观念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孩子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他们是否能够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物品?

或许现实是,事与愿违。

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但注意力也容易转移。

新玩具的到来可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但没过多久,这些玩具就被丢在角落里,和其他文具混在一起,变成普通物品中的一个。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绘本,可能只翻了几页就被遗忘;昂贵的玩具,可能只玩了几次就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也令人痛心。

对家长来说,这种无休止的“买买买”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孩子来说,当物品的获得变得如此容易时,他们很难学会珍惜。

他们可能会轻易丢掉坏掉的玩具,扔掉损坏的绘本,而丝毫不感到心疼,也意识不到这些物品背后的价值。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长大后,他们可能会带着这种“用完即弃”的消费理念生活,对金钱和资源缺乏敬畏之心。

与其不断地给孩子购买新东西,不如教会他们看到物品本身的价值,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消费循环中。

2

渐渐丧失的专注力

孩子的确需要适量的玩具和绘本,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玩具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绘本则能够帮助孩子拓展视野、丰富情感。

然而,当玩具和绘本的数量过多时,可能会适得其反,对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当孩子面对满屋子的玩具时,过多的选择会让他们陷入频繁更换玩具的循环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选择会导致“选择疲劳”,使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在任何一个玩具上。

孩子可能刚刚开始搭建积木,还没搭出一个像样的形状,就被旁边的遥控车吸引过去;玩了一会儿遥控车,又看到新的拼图,立刻放下遥控车去尝试拼图。

这种频繁的切换让孩子难以深入体验任何一个玩具,无法沉浸其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无法培养专注力。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面对大量绘本时。

孩子可能会走马观花地翻阅,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难以真正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知识。

从这个层面来说,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绘本,并非好事。

过多的玩具和绘本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一直处于浅层次的娱乐状态,难以静下心来深入学习和思考。

孩子可能会变得浮躁,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少给孩子买点吧,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体验和思考,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

3

凌乱的家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大多有孩子的家庭,家里都是满满当当的状态。

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不缺乏任何东西,看到好玩、好看、好用的东西,就忍不住买回家。

有时候,即使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东西,还是会忍不住重复购买。

似乎在很多人心中,爱一个人就意味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东西。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似乎也找到了一个购物的理由或借口。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我们家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

一个家的储存空间就那么大,很多人在把柜子、抽屉、台面都摆满之后,东西还是多得放不下。

结果,玩具被随意丢在地上,绘本散落在各个角落,学习用品找不到固定的位置,小小的卧室里到处都是杂物。

这样的空间,不仅让人感到压抑,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东西多了之后,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这些物品。

玩具收纳、擦拭灰尘、归类书籍……东西越多,家务负担就越重。

更重要的是,东西太多会导致环境杂乱,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孩子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烦躁,难以集中精力。

所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物品,给孩子腾出一个干净整洁的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成长空间,这才是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做法。

4

如何缓解孩子的攀比心理

很多孩子可能会问:

“为什么别人有这个玩具,我没有?”

“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可以?”

“为什么别人经常出去玩,我却不行?”

在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孩子难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攀比心理。

为了不让孩子感到自卑或缺乏,很多父母会选择不停地给孩子买东西。

然而,这种方式虽然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其实,这种情境恰恰是引导孩子思考和学习的绝佳机会。

我常常跟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所拥有的和擅长的东西也各不相同;

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以及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多买些东西来弥补他们的自卑感和虚荣心。

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攀比心理可能会越来越强,他们渴望的物品也会越来越大,父母越来越难以满足他们。

那么,到那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孩子永远都在不停地追寻更多、更好、更美的东西,不停地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不停地计划和期待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人生是非常痛苦的。

真正的幸福在于看到自己独特的拥有,并且发自内心地去珍惜这些,将自己所拥有的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除了物质上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带孩子更多地去体验生活,比如带他们亲近大自然,参与更多的家庭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精神上的收获和感动,往往比物质上的满足更有价值。

5

写在最后

真正的爱并不是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是帮助他们学会珍惜、学会选择、学会成长。

愿我们都能在爱与教育之间找到平衡,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买多了终成“垃圾”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