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女儿休学半年后,终于“重生”,我发现让孩子恢复正常的关键:是帮她找到“归属感”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我和老公都是重点大学硕士学历,工作后一帆风顺,收入也不错。

女儿出生后,如同生活在蜜罐里一样,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

为了让她有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是早早为她规划了人生路线:

小学、初中打牢基础,培养兴趣爱好,高中进入国际学校,然后申请国外优秀大学本科。

小学六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付出了很大精力,陪伴女儿学习。

女儿也没辜负我的期望,成绩稳居班级前三,还培养了舞蹈、古筝、美术等多项才艺,获了很多奖。

但就这样一个被同学羡慕、老师喜爱的“别人家孩子”,却在初二下学期,不去上学了。

从成绩优异、全面发展,到厌学退学,躺在家里,前后的落差太大,我根本无法接受。

她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熬夜玩手机,刷剧,昼伏夜出。

对我们父母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敌视,好像我们是迫害她的仇人一样。

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个样子,都是你们逼的!”

对此,我完全无法理解,以前的女儿很听话,我布置的学习任务,都会乖乖照做。

真要说逼她,也就是逼她练了3年古筝。但有句话说得好:“不逼孩子一次,我们根本不知道她的潜力有多大!”

如果我不逼着她学,她能获奖?再说了,获奖的时候,她自己也很开心啊!

真要让小孩子自己做选择,她巴不得什么都不用学,闲余时间都拿来玩。可这样度过童年,对未来有什么助益?

我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我没有勤奋努力学习,怎么会过上今天的生活?

再说其余逼她的事情,也就是小升初之前,为了择校,我给女儿报了突击辅导班。

连续半年,女儿每天6点起床,晚上学到11点,后来结果也很好,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目标初中。

也是从进了初中之后,女儿逐渐发生了变化,总是抱怨学习压力大,作业多,每天都觉得很累。

甚至后来,她竟提出要请假在家自己学的要求,她想放松一段时间,自己在家也可以看网课,自己可以安排好学习。

对于这个荒唐的要求,我完全不同意,对女儿这种贪图轻松的想法也很不满。

也许是青春期的威力,女儿不像过去那样,即使不愿意也默默服从。

而是跟我吵架,发脾气,言辞激烈的对抗。

不管我是循循善诱,还是数落批评,女儿都一副油盐不进的态度。

初二下学期,经历了几个月的反复拉扯后,女儿完全躺平了,跟我说:“你在逼我去上学,就是逼我去S!”

从入学时的年级第一,到如今躺平不上学,我们家成了邻居、其他家长的谈资。

大家纷纷用探究的目光,来问我女儿发生了什么,怎么突然变成这样。

一句句惋惜,惊叹,都像一把把尖刀一样,反复刺痛我的心。

看着在家躺平,对我充满敌意的女儿,我感觉这十年的努力,就像一场笑话。

02

眼看着女儿毫无起色,甚至有一直请假不去上学的意思,我坐不住了。

当我开始寻找方法,帮助女儿回到学校的过程中,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孩子,从小优秀,却在初高中厌学躺平,甚至休学!

也是在不断学习中,我终于弄清楚,女儿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到今天——以前,我对女儿的掌控欲太强了!

过去,我在养育女儿的时候,总是习惯面面俱到,总是觉得孩子心智不成熟,总想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帮助孩子少踩坑,不走弯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和规划,去学习、生活、成长。

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即使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萌发,也依然学不会放手,期望孩子像过去那样,听自己的话,糊了“照顾”和“掌控”的边界。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这种被安排、被规划的生活,让孩子找不到做事的意义,内心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种按部就班,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的生活,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压抑。

再听话的孩子,也不是毫无想法的牵线木偶。

当一个人找不到自己做事的意义和价值时,又何来的动力和积极性去努力?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终于意识到,女儿叛逆、厌学背后的痛苦。

我事事操控,替她做决定的初心,是为了让她的成长道路走得更顺畅,但结果却剥夺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让她变成了一个缺失自我的“空心人”!

搞懂一切之后,我也开始积极改变,调整教育方式,很快就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03

1、学会用心聆听,而非轻视孩子的声音,这样才能让沟通真正发挥作用

面对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会有一种经验上的优越感。

他们不是看不起孩子,而是下意识的认为孩子单纯幼稚、懂的太少。

于是,为了让孩子高效成长,少走弯路,干脆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安排孩子的成长路线。

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全在父母的一手掌控之下。

孩子小的时候,缺乏主见,也愿意听父母的支配。

但随着年龄成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渴望自己决定。

他们会不断表露真实想法,希望通过抗争,能改变父母的想法,减少对自己的掌控。

但家长往往以“孩子不懂、不知道什么是真的好”为由,拒绝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

慢慢的,孩子就会关闭心门,拒绝跟父母交流。

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断了,父母想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施加影响力,也就如同浮木一样,没有了根基。

所以,想要重建亲子之间和谐的关系,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声音。

不再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单方面朝孩子输出观念,而是用尊重、平等的态度,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这种接纳的态度,会逐渐减轻孩子的敌意,重建对父母的信任。后续的关心和引导,孩子才愿意接受,配合。

2、多为孩子赋权,让她拥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让他们空前渴望拥有选择的自由。

不管是发型,还是穿着,生活节奏,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哪怕知道父母的安排是为了自己好,也会本能的反感,这是独立意识主导下的“权力争夺战”。

意识到过去教育方式上的错误后,我开始把做主的权利还给女儿。

我向女儿道了歉,坦承之前掌控太多,把她的人生当成自己的来过,接下来会积极改变,不涉及安全和原则问题的方面,都由她自己做主。

女儿从一开始的不敢置信,慢慢相信我是认真的,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她一改这些天的迷茫和颓废,开始做一些新的探索:上网去搜国外留学的案例和视频,了解烘焙班,在某红书上开设了自己的账号……

经过2个多月的折腾,女儿对我说,她感觉自己还是得把学上完,然后想出国留学,去看看这个辽阔的世界:“但首先需要把学上完,好好学,未来的一切才有可能。”

心理学家霍尔沃森说:“孩子渴望在归属中获得幸福,在新事物中获得成长,在自由选择中获得内在动力。”

可见,当一个人有了选择的权利,他才愿意主动为自己的选择负起更大的责任。

接下来的日子,女儿一改往日的颓废消极,积极看书复习,高效而专注,为自己顺利返校做准备。

因为她想通了,为了选择的自由,想要的未来,自己必须付出行动。

因为一切的努力和辛苦,都在铺就选择的路。

3、学会放手,不是不管不顾,用有效的支持,给孩子回应

把躺平摆烂的孩子拉回正轨,给予选择的自由还不够。当孩子唤醒了内在动力后,家长也要用支持,给孩子积极的回应。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充足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中,持续斗志满满,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女儿返校后,因为心理上有些波动,又萌生了休学一年的想法。

她想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我明白,这是遇到了超出她预想的不适应感,想逃避了。

我没有失望指责:又要休学?你不是想好了吗,到底怎么回事?

而是给出支持的回应:不管你最终怎么决定,妈妈都会给你兜底。现在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跟我说说,我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帮助。

最后弄清楚,是因为数学落的较多,女儿一时跟不上。她无法接受自己考出的低分,想准备好了再返校。

这说明,女儿有一颗求好、不服输的心。我立马认可她的心理动机,同时也引导她,帮她看到其他的解决方案。

我给她两个方案,让她自己选:是每周末找数学老师一对一补习,针对性的查缺补漏,边上学边提高;还是请假回家自学?

女儿很快有了答案:如果我能自学明白,那就不会落这么多了,我还是边上学边补课吧。

这样,通过心理和方法上的支持反馈,让女儿把注意力聚焦在解决问题上。

从我无条件的支持和包容上,女儿也感受到温暖和底气。她开始真正的发奋向上,不再心态起伏不定,轻言放弃。

她也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

妈妈,你虽然过去逼我学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题,但我也确实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过去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我想学什么,都能又快又好。

不再掌控,调和了一度水火不容的母女关系;学会放手,真正激发了女儿的学习动力。

陪女儿折腾了一次青春期,我深深的体会到:掌控孩子不难,放手才难。爱孩子不难,给孩子想要的爱才难。

希望我们都能做与时俱进的父母,不断学习、成长,给孩子想要的支持和自由!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女儿休学半年后,终于“重生”,我发现让孩子恢复正常的关键:是帮她找到“归属感”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