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父母向孩子借运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很多父母虽然身份上比孩子强势,但内在的力量是匮乏的,于是习惯性把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愤怒、痛苦转嫁给孩子。

这样一来,父母内心的压力变小了,但孩子却无形中背负了许多来自父母的压力。

慢慢地孩子也变得没安全感,甚至性格上开始变得唯唯诺诺。

我身边有个案例,本来一家子和谐美满,父母共同经营着外贸生意,家庭条件很是优渥。

孩子也上着国际学校,阳光开朗,学习成绩不错。

但近年来生意出现了变故,父母开始变得很焦虑,夫妻两人之间的争吵也多了起来。

一开始只是互相埋怨对方,孩子母亲觉得父亲没有把生意看管好,导致出现了问题,家庭的收入骤降。

孩子父亲觉得母亲没有照顾好家庭,也没有管理好家庭的钱,每天就是逛街买买买,买各种名牌衣服和包包。

后来慢慢的,夫妻双方也挑起了孩子的毛病,觉得孩子一直养尊处优,一点都不体谅父母辛苦,每次开口也只会跟父母要钱。

于是逮到机会就要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

孩子也感受到了家庭氛围的变化,被说的多了之后,身上也慢慢没有了往日的灵气,整个人变得很压抑。

最近我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他内心的沮丧,眼睛里也没有光,完全没有十几岁孩子应该有的那种活力。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父母向孩子借运的表现,能量匮乏的父母,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往往就会把负能量倾泻到孩子身上,并且父母可能还不自知。

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具备独立人格的个体。

虽然表面上说着会尊重孩子,但落到行为上,会下意识的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

就在上周的时候,我去到附近的一个商场吃晚饭,饭后出来,在一家玩具店门前见到一个四五岁的女孩想要买一个粉猪娃娃。

她的妈妈很生气,一下子把女孩手里的娃娃抢过来塞到货架上,并且大声吼道:“你有本事不要花我的钱!”

被训斥后女孩低着头,眼眶里蓄满泪水,双手不知所措。

听了这句话,我心头一颤,我认为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贬低孩子的人格。

父母明明知道孩子这么小,并没有赚钱能力,但还是用金钱来威胁孩子,这其实是一种残忍的教育方式。

现在流行一句话,父母对孩子生是欲,养是德,托举才是恩。

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认为自己生养的恩情是孩子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但换个角度想,等父母未来老了,孩子也需要肩负起养老的责任。

所以只有不清醒的父母,才会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对立面,觉得孩子亏欠自己。

一个家庭之所以能繁荣,靠的是一代一代往上托举,让孩子不需要从零开始累断魂地奋斗。

归根结底,家庭是这个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父母对孩子所有的教育和培养,都是一种布施,只有孩子越好,家庭才会越好。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打压式的侮辱教育,期待孩子能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自然成才,还美其名曰这是锻炼孩子,那多少有些自私了。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用真金白银或是舍弃自己的前途去托举。

相反,只需要在成长的路上给予真挚的关心和情绪价值,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

这个世界上,父母有父母的命题,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路,很多时候与其指望孩子成才,不如回头想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在这个社会中闯出一番成绩,而后惠及孩子呢?

许多父母喜欢把孩子的存在当成是自己人生辛苦的开始,但仔细想想,假如没有孩子的出现,自己也逃不掉需要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的命运。

所以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吧,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把自己活好,让自己保持健康和愉悦,不让自己产生怨气和负能量。

这样的话哪怕赚的钱不是很多,但一个有爱的家庭,更容易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所以很多时候你越放松,孩子的前途反而越好,因为ta不需要在本该奋斗拼搏的年纪,再回过头来分心处理父母施加的负面情绪。

真正的托举不一定是靠金钱实现的,言语上的影响,价值观上的传递,也能塑造一个孩子优秀的内核。

一个性格懦弱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对吸食ta能量的父母。

父母的每一次发泄和攻击,其实都是在折损孩子的福报,在阻止孩子养出健康的攻击性。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随意地对孩子发脾气,随意的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甚至可以进行打骂,孩子的内在一定会承接和积攒这些负能量。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外界的攻击展示出麻木的状态,哪怕日后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在面对周边人的时候,哪怕受到了欺负也很难正确反抗。

因为内在的力量早已被长期的错误家庭教育所摧毁,自己的潜意识会对恶意和攻击表现出僵化状态,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欺负是应该忍受的,甚至是正常的。

没办法,这是长期的父母打压所带来的惯性思维,于是渐渐的就形成了懦弱的性格。

孩子固然有缺点,也时常犯错,但父母应该持有的教育理念,是耐心引导和善意提醒,告诉孩子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打骂,指望孩子能无师自通地开窍。

父母给予孩子的压力一定不会转化成养分,相反只会摧毁孩子内在的灵气和能量。

一个孩子,如果想起父母总是内心觉得愧疚,自责,习惯了自我绑架,那么这个孩子不会有稳定的内核,只会重复上一代风雨飘摇的命运。

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永远是释放负面情绪和制造冲突的角色,那么孩子在被迫承担业力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亲子关系倒置。

表面看起来很成熟,实则内心空洞,却又不得不当起父母的“父母”,会反过来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柱,疗愈父母的创伤,但自己内心力量始终是不足的。

所以我始终都相信,控制不是爱,蛮横也不是爱,真正的爱是疗愈和温情,因此学会不向孩子借运,才是为人父母最关键的一课。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父母向孩子借运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