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儿子放学时,他手里拿着一本作业本,说要带回家完成;我有点意外,因为在荷兰小学阶段,家庭作业几乎是不存在的。
儿子解释说,今天他在学校忙着耕地种菜,所以没时间完成作业。
我一听,瞬间愣住了,很难将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在学校?耕地?种菜?
后来仔细一问才知道,今天轮到他们小组负责照顾学校的花园,而其他同学留在教室写作业,这才有了待完成的作业。
儿子开心地说:“妈妈,我真的是太喜欢在田里干活了!你知道吗?我们种的草莓和向日葵都已经发芽了。今天我还给地松了土,下次我们要种小番茄。种菜太好玩了,我都迫不及待想种番茄了!”
我一时有点无言以对,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在学校里耕地种菜,竟然成了儿子最喜欢的事情。
前几天,读二年级的女儿兴奋地跟我说,她班上养了几只毛毛虫,这几天毛毛虫陆续变成了蝴蝶,他们全班一起放飞了蝴蝶。
荷兰小学的课程设置真是丰富多彩,好多稀奇且有趣的项目。
最近,一走进学校大厅,就可以看到角落里养的毛毛虫;
不远处还有三只小鸡仔,每只小鸡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每天上下学,孩子们都围在窝边给它们投喂食物。
旁边是一个大鱼缸,里面养着小蝌蚪,让孩子们观察从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等待所有的蝌蚪变青蛙之后,学校计划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湖边放生。
这么多精彩的活动,瞬间就理解为什么荷兰的孩子这么喜欢上学了。
看起来他们似乎在学校做了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但仔细想想,这些事情恰恰与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是荷兰的教育:在玩中学习,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始终保持满满的能量,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生活,或是对未来。
1
孩子的开心很重要
记得第一次探访这所学校时,校长向我介绍了许多关于学校的资讯。
其中,他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希望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感到开心,喜欢来学校。这是我们衡量学校教育成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原来在他们的定义中,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竟然就是孩子是否喜欢去学校。
如果孩子在学校不开心,那说明学校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因此,他们对家长的唯一要求是关注孩子每天放学是否开心?每天是否期待去学校?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说明孩子正处于正确的成长轨道上。
这一点,我从我们家三个孩子对上学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每逢放假他们都会问:“什么时候才可以去学校?”
孩子们爱上学,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学校真的有在努力把学习变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记得有一次,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练习写字,在每个孩子的书桌上喷上剃须泡沫,让他们在泡沫上练字。
这种练字方式,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
学校里有很多学习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孩子们边玩边学,热情和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学校有时还会组织孩子们去博物馆学习;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学习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比教会孩子特定的知识,我更喜欢荷兰教育的一点是,他们一直在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喜欢学习,并且满有热爱地去学习。
心中充满能量,对周围的事物满怀热情,才会有止不住的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2
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
荷兰小学与国内小学有一个显著的差异,所有科目都由一位主课老师教授,涵盖荷兰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习、阅读、写作、艺术和手工等。
可以说,每位老师都是全能型选手。
或许有人会质疑,一位老师承担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否会削弱教学深度和专业性?
然而,这种担忧实属多余。
荷兰小学教师必须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师范教育,这就包括了各种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此外,儿童心理学、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估等也是他们的学习范畴。
这种“一师多能”的教学模式,是荷兰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每天在同一位老师带领下学习,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益处良多。
每日与老师朝夕相处,孩子们必然会对老师产生深厚的信任和依赖;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语调、熟悉的课堂节奏,构成了孩子们每日的学习环境。
这种稳定的校内环境,轻松地帮助孩子们建立起自信心和归属感,孩子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
荷兰教育所强调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育人”;
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个维度,而更深层的目标是通过老师与学生长期的亲密相处,老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优势、兴趣和成长节奏了如指掌,从而真正激发出每个孩子的潜力。
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能“被看到”,在被理解和尊重的氛围中,充满力量地成长。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内在动力的完整个体。
孩子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全面滋养的生命个体,被滋养的生命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3
多元化的成功定义
在我们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认知中,似乎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路;
如果不好好学习,似乎就只能从事一些低人一等的工作。
因此,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看重,成绩被视为一切,考试和学习似乎成了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在荷兰,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整个社会和教育系统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交往能力、情感发展、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他们尊重并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些孩子天生擅长学习,喜欢阅读和深入思考;
有些孩子虽然不擅长学术研究,但动手能力极强;
有些孩子能说会道,表达能力强,这也是他们独特的优点。
在荷兰小学毕业之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这个考试将决定孩子们进入哪种类型的高中。
这个考试不仅取决于成绩,老师也会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同样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不
同类型的高中,适合不同类型的孩子:
– 对于热爱学习、喜欢研究的孩子,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大学预科教育(VWO)进行深造,6年之后进入大学。
– 对于动手能力强、但学习能力一般的孩子,他们可以选择高级普通教育(HAVO),这是5年制的,毕业后可以进入高等专业学院。
– 对于实在是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也可以选择职业预备教育(VMBO),4年制,侧重于职业技能,毕业后可进入中级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通过考上大学来证明自己,职业技术型学生同样能找到好工作,并且获得社会的认可。
毕竟,这个社会既需要医生、律师、工程师,也需要汽修师、理发师和厨师。只要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这就是最有意义的。
我特别喜欢荷兰小朋友间流行的一首歌,叫做《Worden wat je wil》(“成为你想成为的”)。
这首歌恰好体现了荷兰教育对多元化成功的支持和鼓励。
其中有一段歌词唱道:“滑稽”的职业,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牧羊人、调音师、驯兽师、杂技演员、配角或网络达人,都可以。
找到你喜欢且擅长的事,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最好的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情, 并且能量满满地朝着那个方向去开发和探索,遇见越来越优秀的自己。
4
写在最后
孩子原本是能量无穷,他们对一切都充满热情与好奇,对世界有着无尽的探索欲。
然而,在日复一日的压力与重担下,这份能量却在悄然流失。
有时,孩子并非不努力、不思进取,只是他们的能量已被消耗殆尽。
或许,我们也该学学荷兰的教育,用心呵护着孩子的能量,让他们在快乐与自由中茁壮成长。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填鸭式的灌输,而在于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在快乐中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