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幼儿园开学,校门口总是热闹得不行。
孩子左一声“妈妈别走”,右一声“奶奶我要回家”,哭得那个叫天翻地覆。
可你有没有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小孩,一点不哭,背着小书包,迈着小步子,跟着老师就进去了,头也不回。
很多大人看了,心里一乐:“哎呀,这孩子不错,很独立!”
可其实啊,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哭不哭,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
我一位幼儿园老师朋友总结说,第一天上幼儿园不哭的孩子,多半来自这4种家庭。
一:家里有人陪,孩子心里有底气
有些孩子,上幼儿园从来不哭。
哪怕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熟悉的大人,他们也能大大方方进教室。
这种孩子,家里的陪伴肯定是没少过。
我邻居家女孩乐乐,她妈妈全职在家带孩子,奶奶也时不时来搭把手。
乐乐说,每天早上醒来,有妈妈亲亲,白天有奶奶陪着,晚上妈妈会陪她在床上唠嗑。
开学那天,乐乐是班里唯一一个没哭的孩子。
她背着小书包,拉着妈妈的手走进教室,笑着跟老师打招呼,还给妈妈挥手说再见。
老师问她为什么不怕,她说:“妈妈说过,放学就来接我。”
一个孩子能这样自信地离开家门,靠的就是平时家里人的陪伴和信任。
家里有人常陪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谁都行,只要孩子一回头,总有人能给他一个回应。
平时一起玩玩积木,讲讲故事,下雨天了也能抱着玩一会。
时间长了,孩子心里踏实,知道身边的大人不会离开,心里有了安全感。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安全依恋”。
就是说,大人在孩子小时候多陪陪,孩子的心会安稳,长大以后也敢去尝试新鲜事,不会一遇到陌生环境就慌张。
这样的孩子,可能新鲜劲一过,还是会哭几天,但很快,他就适应了。
因为他心里踏实,知道就算暂时离开爸爸妈妈,家还是会等他回来。这种踏实,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足,自然不怕。
二:见过世面,孩子胆子大
还有一种孩子,不光上幼儿园不哭,甚至一进门就跟老师、小朋友打成一片。
别人家孩子躲着不说话,他倒好,能把玩具分给新朋友,还帮着老师擦桌子。
这种孩子,大多从小跟着家长四处走,见过世面,什么场合都不怵。
我家附近有一对小兄妹,哥哥五岁,妹妹三岁。
爸妈做点小买卖,白天带着孩子出门,有时候赶集,有时候去公园。
孩子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东奔西跑,见过各种人。
大人忙的时候,也让孩子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玩。哥哥还教妹妹怎么搭讪别的小朋友。
这样的孩子,他平时见惯了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去幼儿园哪会害怕?
我们平时,也多带孩子去公园玩,去超市转转,甚至去亲戚家串门,都算见世面。
哪怕只是带孩子下楼,在小区里和别的孩子玩一会儿,也比天天关家里强。
你会发现,接触人多的孩子,他去到新的环境,敢尝试,胆子也大一些。
三:家里氛围和谐,大人不紧张
还有一种孩子不哭,是因为家里人都特别放松。
大人不紧张,孩子自然也不怕。
其实,很多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能感受到家里大人的情绪。
家里人越是担心、反复嘱咐“可别哭啊,别怕啊”,孩子反而越紧张。
反倒是那些家里气氛轻松的,大人像没当回事似的,孩子也觉得这事没啥大不了。
我朋友家女儿豆豆,她妈妈心大,开学前根本没怎么特意叮嘱孩子。
她就跟豆豆说:“幼儿园可好玩啦,有小朋友,有玩具,还有老师教你唱歌。”
开学那天,妈妈笑着送豆豆进教室,也没表现出舍不得,更没絮叨。
豆豆进了教室,回头看到妈妈还在门口笑着跟她挥手,心里一放松,也就不哭了。
还有的家长,会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门口转一转,带着孩子和老师打个招呼,回家说说幼儿园的好玩事儿。
孩子对这里熟了,就不害怕了,反倒盼着早点去玩。
四:冷清的家,孩子习惯了不说话
除了前面几种,生活里还有一种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从来不哭。
可他们不是胆子大,也不是适应得好,而是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扛。
这种孩子,多半家里气氛冷清,大人不怎么说话,孩子有什么事儿也没人搭理。
慢慢地,孩子就学会了不表达、不撒娇,难受了也自己忍着。
我见过一个男孩,他爸妈平时特别忙,爷爷奶奶也不常过来带。
家里人都各忙各的,很少有人主动问孩子在想什么。
小亮从小自己玩,偶尔弄坏点什么,家里人也就是一句“自己收拾”,没有过多责备,也没有关心。
有次我问他,怕不怕上幼儿园?
他摇摇头,也不说话。
开学那天,小亮安静地跟着老师进了教室,一声不吭。
老师还以为他适应得特别好,可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这孩子其实心里挺孤单的。
有不少家长看到孩子不哭,心里还挺高兴,觉得省心。
但其实,这种孩子不是不怕,只是习惯了心事不说出口。
家里人太冷淡,孩子渐渐就觉得,哭也没用,说了也没人理。不如干脆什么都不说。
这种孩子,看着懂事,其实心里有不少委屈。
老师说话他不吭声,同学抢了玩具他也不反抗,回家被问“今天怎么样”,多半也是“挺好”一带而过。
遇到这种孩子,我们要多陪陪他。
多问一句,多陪一会儿,让孩子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等孩子敢说话、愿意表达,他的心也就慢慢放开了。
你家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