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一些父母感到不舒服,但我还是想说说。 特别是那些总是催促孩子”快点快点”的父母,建议你们喝一口这碗”冷静汤”。 毕竟,你的焦虑正在悄悄传递给孩子。
父母的着急,往往比孩子的磨蹭更可怕。因为着急的背后,藏着的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内心深处的控制欲。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父母的焦虑就像一团乱麻,不仅缠住了自己,也会缠住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失去自然成长的节奏。“
01
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 早晨起床,妈妈开始了催促模式:”快点起床!快点刷牙!快点吃饭!要迟到了!” 孩子动作稍微慢一点,立刻就是一顿训斥。
做作业时: “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还不会?我都教你三遍了!” “别的孩子早就写完了,就你还在这里磨蹭!”
学习成绩出来后: “你看人家谁谁谁,又考了第一名,你怎么就不能争气一点?” “你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这些话听起来熟悉吗?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强行打乱这个节奏,就像在伤害一朵正在绽放的花。“
可我们很多父母,恰恰喜欢做那个”催花”的人。
父母的着急,本质上是一种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我们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总是觉得孩子太慢,总是忍不住要插手、要控制、要推着孩子向前走。
殊不知,这种着急的负能量,正在一点点消耗孩子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
02
为什么父母总是容易着急?
第一,社会焦虑的传导。 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盛行的时代,从孩子还在肚子里开始,我们就在比:胎教音乐、营养搭配、早教班、兴趣班……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标杆”,自家孩子永远是”差距”。
第二,完美主义作祟。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作品”,希望这个作品完美无缺。 孩子的每一个”不完美”,都会触发父母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第三,对未来的恐惧。 “现在不努力,将来怎么办?”这句话背后,其实是父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我们总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现在,用未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的当下。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父母的焦虑,往往源于对孩子能力的低估和对未来的过度担忧。”
但问题是,你的着急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着急不能让孩子瞬间变聪明,着急不能让孩子立刻懂事,着急只会让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紧张和压抑。
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着急会传染给孩子: 孩子会变得更加紧张,更容易出错; 孩子会失去内在的节奏感,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 孩子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03
那么,不着急就是不管不顾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不着急,是一种有智慧的等待,是一种有原则的放手。
给孩子时间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孩子开窍晚。 我们要相信,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又何妨?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只有在试错中,孩子才能真正学会成长。 我们的任务不是帮孩子避免所有的错误,而是教会孩子如何从错误中学习。
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很多时候,孩子的”慢”不是真的慢,而是在思考,在探索,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
“焦虑的父母养不出内心强大的孩子,只有内心平静的父母,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不着急,不等于不关心;慢节奏,不等于低要求。
我们要做的是: 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在孩子能够独立时学会退后; 在孩子犯错时给予引导,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 在孩子迷茫时提供方向,在孩子自信时给予空间。
这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内心强大、节奏从容的孩子。
04:掏心窝子的话
做父母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都害怕孩子走弯路。
但是,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成长更没有统一的时间表。
你的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阻碍。
与其把时间花在着急上,不如把精力用在陪伴上; 与其担心孩子的未来,不如关注孩子的现在; 与其追求完美的结果,不如享受成长的过程。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一个道理:教育孩子,慢就是快,稳就是进。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经历的积累,更需要父母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当你不再着急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比你想象的更优秀,更有潜力,更懂得如何在自己的节奏中绽放。
那么,今天你准备好放下焦虑,陪孩子慢慢成长了吗?
关于深思读书:
以为为主,增援未来。文章只专注于两件事:读书、变强,持续分享底层思维、方法和成长感悟。干中学,学中干,是的,成长,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