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的“毒友谊”,比没朋友更可怕,家长还不警惕吗?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孩子不是没朋友,

而是没了边界感

有一种朋友,看起来形影不离,实则是在暗中操控。

比如:

低年级时,天天让你家娃买零食,不买就说“不跟你好了”的;

初中阶段,“闺蜜”发火,你家娃连解释都做不到,只能默默背锅;

高中时候,同桌成绩不如娃,就天天嘲讽“你是书呆子,没人喜欢你”。

这些孩子其实是打着“朋友”名义用冷暴力、道德绑架、情感控制去消耗人的“社交吸血鬼”。

而你家孩子被吞噬了自我,却还以为这是“友情”的代价。

家长如果不能及时察觉这些朋友把你家娃一步步变“坏”,那就真的晚了。

02.

比起“没人玩”,

更怕孩子“玩不好”

有些家长的思维模式是:孩子有人玩,就比没人玩好。

但其实,友情也分“有营养的”和“消耗型的”。

有些朋友让孩子更自信、更开朗、更积极,越玩越好;

有些朋友只会贬低、冷嘲热讽、拉你下水,越玩越糟。

而典型的“毒友谊”,往往有这些行为:

控制欲极强:不按TA的意思做,就要被排挤;

情绪操控:天天阴阳怪气、暗讽刺伤,却说“开玩笑啦”;

表面关心,实则踩你:夸你聪明,其实是为了说“反正你也考不过我”。

长期处在这样的友谊中,孩子会慢慢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拒绝、不敢有自我。

最后变成一个对谁都“好”,对谁都“怕”,最终失去边界的“小透明”。

03.

为什么孩子会

死守一段“毒关系”?

很多孩子明知道不舒服,却还是不愿意离开这些朋友。

这往往是因为:社交恐惧+情感绑架+家长缺位。

这些孩子从小就没学会如何“拒绝”,

家里也没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健康的关系,只知道“要合群”。

结果就是:

害怕“不合群”,被孤立;

宁愿忍气吞声,也不敢一个人;

把“朋友”看得比自我感受更重要。

而一些父母,也习惯用“你要学会和同学搞好关系”来压孩子,

殊不知,他们正被朋友搞得天天“精神过敏”。

04.

家长要做的,

是教孩子“择友”

我们不是要让孩子“防备所有人”,

而是要教孩子识别关系里的“红灯”。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告诉孩子健康友谊的是:彼此尊重、有边界、能表达情绪但不绑架;

2.及时帮孩子梳理感受,帮他找到问题的所在,并一起想办法解决掉;

3.鼓励孩子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主动结束让他感到不舒服的关系;

4.提供多元社交机会,多参活动,让孩子明白“世界很大,朋友很多”。

有时候,孩子不是缺朋友,而是缺乏“选择”的底气。

05.

社交能力得培养,

爸妈得帮孩子一把

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天赋,而是被“教”出来的。

而教的过程,不是说教,而是日常中的“润物细无声”。

比如:

家长自己就是一个边界感强、情绪稳定的人;

平时在家里就让孩子练习“表达不满”“说出想法”;

当孩子遇到困扰时,不打压、不指责,而是倾听、共情、引导。

人际关系里,最怕的不是你得罪了谁,而是你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保护。

孩子小时候不懂这些没关系,但家长要先懂,然后一点点教给他们。

06.

“毒友谊”不可怕,

怕的是你没发现

“毒友谊”伤害深,往往是因为它藏在“好朋友”的名义下,温水煮青蛙。

而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我认知,很多时候,就是被这些“貌似友善”的关系里慢慢侵蚀掉的。

一段错误的“毒友谊”,可能毁掉孩子的三观、自我,甚至人格底色。

所以,别再说“有朋友就行”了,你得让孩子明白——

朋友不是陪你迎合世界的人,而是让你成为自己的人。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的“毒友谊”,比没朋友更可怕,家长还不警惕吗?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