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届家长好像普遍比过去“理智”了。
曾经“全民鸡娃”的浪潮,似乎也在逐渐褪去。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发现了一件事——选择鸡娃,并不等于孩子会因此变优秀。
第一批“烂尾娃”已经长大了,大伙儿对过去那种“鸡娃”的效果,也都已经心知肚明。
曾经教培机构人满为患的盛况,今天再难看到。
但同时,另一种“新式鸡娃”似乎正在悄悄来袭——同过去的那种近乎疯狂的“鸡”娃不同,这种“新式鸡娃”,不内卷、不费钱,看似佛系,却效果极佳。
01.
拒绝内卷的家长们,
开始佛系“鸡娃”
佛系?鸡娃?我从未想过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词语居然能在此刻合二为一。
但在今天,这就是现实——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选择这种“佛系鸡娃”。
什么是“佛系鸡娃”?
重视综合发展,注重兴趣培养,
不像过去一样,整天盯着孩子的成绩。
一到节假日,留给孩子日程表上的不再是满满当当的补课班;
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以及兴趣班。
“我们不鸡娃,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
群里一位三年级孩子的妈妈曾这样说道。
这句话,也引得了无数家长共鸣:
“是啊,有什么好‘鸡’的,成绩不好,也不是天塌了。”
“鸡娃十二年,归来仍是普娃”
……
这届家长正在逐渐“觉醒”,似乎正在明白——过去的那种“all in”式的鸡娃,并不是真正的“鸡娃”。
02.
真正的鸡娃,
靠的不是“鸡”
什么才是真正的鸡娃呢?个人觉得,并不是只盯着成绩和“kpi”,而是专注这几点:
阅读、户外、9点睡、长期主义。
1.坚持阅读,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让他拥抱更广袤的知识海洋。
2.多去户外,参加体育运动,提升孩子的体质,让他明白生活不只有学习。
3.9点睡,早睡早起,保持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保证好身体,才能有机会享受更加精彩的生活。
4.坚持长期主义,培养习惯、爱好,注重基础,与其着眼当下,不如放眼未来。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教育孩子这件事,不是说考上好大学就结束了,相较于更漫长的人生而言,学生阶段这十几年,可能真的不算什么。
真正的“鸡娃”,靠的从来不应该是“鸡”,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看似佛系的“培养”。
当我们有一天开始选择“鸡娃”时,请问问自己:
这些事,究竟是我觉得孩子需要的,还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人生的样子,从来不应只有一种,当我们放下对于成绩的执念时便会发现——世界,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美好,对于孩子的未来而言,成绩,也从来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寄语:
真正的鸡娃,不是紧抓当下,而是着眼于未来。
对于孩子而言,究竟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呢?
是考取了好大学?还是找到了好工作?
是赚了很多钱?还是取得了什么功名?
事实上,这些或许并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这一点,很多家长也已经感受到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其实只要过得健康、快乐,便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为什么这种“佛系鸡娃”成为了当下的家长们教育中的最佳答案?
因为他们足够简单、有效,且真正奠定了孩子的未来。
人生的本质不也正是如此吗?
当你过分执着于某件事时,你往往会在这种追逐的过程中,陷入“盲目”。
而当你开始选择另一条看似轻松的道路时,你却会发现——人生的容错率,远比你想象中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