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庭最可怕的不是吼,而是“碎”
一般家庭有个显著特征:嘴碎、没重点。
他们没有原则性的管教,只有不断地叨叨:
“你再玩手机我就砸了”
“你看看人家隔壁那个谁谁”
“这衣服怎么又皱了”
“饭怎么吃得这么慢”
这些话像水滴一样落在孩子心上,一次次穿透孩子的边界,消耗孩子的耐力。
大脑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全用来应对家长的“细节打扰”,就没有空间成长。
更严重的是,小事上的消耗正在侵蚀孩子的内在成长力量。
父母天天为小事操心,真正遇到涉及人生的大事时却往往束手无策。
正如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父母在大事上给不了指导,小事上却不断消耗孩子。”
当父母总把精力耗在鸡毛蒜皮上,孩子既得不到方向上的引导,又被琐事弄得身心俱疲。
不要在小事上折腾孩子了
别再因为衣服没叠好就训话十分钟。
别再因为作业格式不对就逼着重写一页。
别再因为成绩掉了一名就表现出“天塌了”。
你可以提醒,但请节制。你可以关心,但别唠叨。
一个被允许试错的孩子,才会拥有真正的成长力。
一个有选择权的孩子,才会对生活有掌控感。
一个被尊重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成长的本质,是慢慢撤掉父母的支架,让孩子独立站起来。
你不需要每一秒都介入孩子的人生。
过度的提醒和干涉,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削弱孩子的独立性和成长的动力。
你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站在他背后,给他一个坚定的眼神。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孩子不是用来雕刻的,是用来陪伴长成他自己的。”
别在小事上消耗孩子,让他喘口气吧。
他真的,会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