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跟孩子聊天,会觉得有点“累”。
问他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他半天就回一句“还行”;
让他描述一下周末去公园玩的心情,他想了半天,也只憋出个“挺好玩的”。
其实,这真不一定代表孩子内向或是不愿意分享,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脑子里的小小“资料库”里,还没存够能用来描述的词儿和画面。
报各种口才班当然是个办法,但有时候,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这个暑假,我找了5部特别棒的纪录片,它们不像上课那么枯燥,但又能不知不觉地帮孩子的大脑“充充电”。
与其让他漫无目的地刷小视频,不如挑一两部,陪他一起看看。
1.《工作细胞》
这部片子真的太绝了!
它把我们身体里那些复杂的细胞,全都变成了动画片里的小人儿。
比如,负责运送氧气的红细胞,是个有点呆萌的快递员;
负责跟病毒打架的白细胞,是个超酷的战士。
那些本来听起来很枯燥的医学知识,一下子就变得好玩起来了。
它怎么帮孩子提高表达?
很简单,当孩子看懂了身体里的故事,他再描述自己生病的感觉时,就不会只说“不舒服”了。
他可能会告诉你:“妈妈,我感觉我的白细胞正在和细菌打仗呢!”
你看,他的描述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具体了很多?
2.《门捷列夫很忙》
一听化学就头大?
这部动画片就是来“拯救”化学的。
它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一个个化学元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元素周期表又是怎么诞生的,都给你演了出来。
孩子看的时候,就像在跟着科学家一起探险,一点儿也不枯燥。
它怎么帮孩子提高表达?
它能给孩子一个全新的“科学视角”。
比如,再看到铁生锈,他想到的可能就不再是“一块破铁”,而是“哦,这是铁发生了氧化”。
当知识储备多了,他描述事物时,自然就能说出更多有深度的内容。
3.《史蒂夫·乔布斯:遗失的访谈》
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很厉害,但可能很少有机会静静地听他聊一个多小时。
这部纪录片里,没有华丽的舞台,就是乔布斯一个人坐在那儿,聊他的过去、他的想法。
你会发现,他总能把特别复杂的事情,用很简单的话讲得明明白白,而且特别有感染力。
它怎么帮孩子提高表达?
这就像一堂免费的“表达课”。
孩子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个聪明的大人是怎么思考和说话的。
这比我们干巴巴地教他“说话要有逻辑”要管用得多,是一种眼界和思维上的启发。
4.《像乌鸦一样思考》
这部片子特别短,一集才10分钟,但特别有意思。
它不是讲乌鸦的故事,而是像乌鸦一样,带着孩子去思考身边的一些小现象。
它从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带着你一步步去观察、去假设、去验证,最后自己找到答案。
它怎么帮孩子提高表达?
表达能力的基础,其实是思考能力。
一个脑子很清晰的人,说话才会有条理。
这部片子就是在锻炼孩子的这种“思考肌肉”,让他学会怎么一步步把问题想清楚。
思路顺了,话说出来自然也就清楚了。
5.《逻辑的乐趣》
“逻辑”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深奥,但这部纪录片把它讲得特别好玩。
它用了很多生活里的例子,告诉你逻辑到底是什么,怎么用逻辑去思考,怎么发现别人话里的“小辫子”。
它怎么帮孩子提高表达?
它能帮孩子建立最底层的语言逻辑。
当他明白了基本的逻辑规则,他自己说话就会更严谨,不容易出错了。
同时,他听别人说话时,也能更快地抓住重点。
这会让他的语言表达,变得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说到底,看这些片子,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说话”。
它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能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身体的奥秘、科学的奇妙和思考的乐趣。
在看的过程中,你们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
这个暑假,有空的话,就挑一部和孩子一起看看吧。
这种在轻松愉快里的共同成长,可能比任何补习班都来得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