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怎样用低成本让孩子“长见识”?
有关这件事儿,大家应该看过不少文章,但他们的内容,总是大同小异。
而且,也都存在一个通病——总是在讲道理,却没有可落实的实操性建议。
今天,咱不谈理论,光说实操——这4个方案家长们收好,条件合适,立马就能执行!
01.
早起一次,观察城市的苏醒
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早起一次:
趁着天亮前的半小时、一小时,注意人身安全,带孩子出门,去看这座你们生活多年的城市,最安静的一面。
首先是平日里几乎听不到的鸟鸣,他们是这座城市里最早醒来的生命,之后又有早餐铺的灯光亮起,通常是一对夫妻在厨房内忙碌。
当路灯即将熄灭时,路面开始出现环卫工人的身影,再之后道路上开始不时有公交车驶过,鸟鸣声开始变得微弱……
最后,早餐铺正式营业,街道才恢复往日记忆中的熙熙攘攘,急匆匆的上班族也在此刻出现。
带孩子早起一次,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早起,更能让他看到这个城市的另一面——平日里喧闹的城市,居然也有如此安静的一面。
相信我,这将会是孩子几年之内,最深刻的一段记忆。
02.
设计一份采购清单,
让孩子自己去趟市场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采购清单”,和孩子一起讨论周末的晚餐吃什么。
趁着双休日,带孩子去市场,让他自己尝试着去买菜、挑菜、砍价……
家长可以给孩子差不多金额的钱,让孩子自己考虑每样该买多少,并且可以设计个“小挑战”:
买菜剩下的钱,
将属于作为零花钱奖励给他,
以此激发他“砍价”的动力。
不仅如此,还能让他有“省钱”的意识,建立更为完善的金钱观——毕竟现在的孩子,只有花钱的概念,却很少有人有省钱的概念。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记得偷偷跟随,保证他的安全,当然,也尽量不要让他发现——当孩子独自去做一件事时,他的表现,或许会完全颠覆你对他的印象哦~
03.
尝试带着孩子摆摊
当孩子已经尝试过独自采购后,家长可以尝试一次“进阶玩法”。
可以带着孩子挑选一些便宜的小商品,或者孩子平时不再玩的旧玩具、旧生活用品,带他到一些允许的地方试着摆摊。
让孩子在和顾客的交流中训练“讨价还价”的稀有能力(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真的是稀有能力)。
不用太久,只要一上午或一下午,当天的收益,可以带着孩子去吃个大餐,或者一部分给他做零花钱,让他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别担心孩子乱花,自己赚来的钱,他珍惜都来不及呢。
04.
带他去做个“街头调研”
可以让孩子随机调查路上行人的年收入,或者一年的阅读量,同时也可以将路人的职业纳入在内。
家长注意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让孩子在自己实现范围内,不会出现危险,同时还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表现,并对他的行为进行一些指导。
回家之后,让孩子自己将这些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作PPT、调查报告。
事后,可以让孩子自己根据调查报告,写一份感悟——不仅可以加强孩子的社会阅历,还可以增长见闻,提高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他对于社会的思考,可谓一举多得。
让孩子在真实的调研中,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同时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寻找一些资料,以此完善他对这次调研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发现一件事没有?
以上4件事,皆为实操性的项目——实践基于理论,但理论终归不如实践。
一次切身实地的调研,
胜过无数次的查阅资料;
一次独立摆摊买菜的经验,
胜过空谈半个月的经济学原理。
更重要的是:这是孩子现阶段所能增长的,最简单、也最易实现的一种操作方式。
正好现在放假,有条件的家长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试试用这四种方式带孩子“长见识”,效果,可能远比你给他花天价报的“夏令营”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