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快乐教育”吗?那种听起来很美好,家长不用管,孩子就很听话的教育方式。
是不是很有诱惑力?但实践过的家长都清楚——“快乐教育”只是美好的幻想。
真正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管出来的——你以为的快乐教育,其实不是方法,而是结果。
家长把规矩立好,孩子才会“自律”,
不立好规矩,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听话。
而立规矩、养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
今天大概讲讲,小学1—6年级,家长需要做什么——只有把这些都做到,孩子中学以后才不用你发愁!
01.
一年级,重在仪式感
一年级先别急着让他养成习惯,想养成学习习惯,先让他开始学。
怎么让他开始学?哄着他。
怎么哄?建立“仪式感”。
每天写完作业,给点小奖励,一句夸奖,或者言语上的其它鼓励,总之就是各种“彩虹屁”——一年级的孩子还小,这招还能管用,以后孩子大了,可就没这么好糊弄了。
甭管怎么说,先让他开始学——习惯养成的前提,是坚持;坚持的前提,是开始。
02.
二年级,开始打基础
语文方面,引导他每天读书;
数学方面,开始着重练计算。
这阶段的孩子,一年级的招数尚且还能稍微管用点,趁着这个机会,让他把这些好习惯先开始。
不爱阅读可以带他去图书馆“熏”,不爱练计算可以用“打卡”式的练习削弱他的抗拒。
总而言之,这些东西都要从小开始养成,等孩子逐渐大了再想起这些,可就不好糊弄了……
03.
三年级,着重立规矩
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就不太好哄了——学习这件事儿,谁都知道没意思,娃也不傻。
因此,家长就要开始给他立规矩了——当然,立规矩这件事儿,早一点也是合适的,只要在他开始抗拒学习的那个节点之前一点点就可以。
不爱读书?给他定kpi;
不喜欢训练?一直看着他。
规矩一定要立起来,现在不立规矩,以后大了更难管。
04.
四年级,开始做规划
这里的做规划,不光是说家长要给他做规划,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进来。
四年级,作业量已经开始增多了,知识的难度也开始渐渐上升——因此,如何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成为了一项新的任务。
具体怎么规划,要看孩子情况,家长在这里一定要做到的事情,是要求他必须执行——无论是你给他定的计划,还是孩子自己定的,执行,都是最主要的。
计划再美好,没有落实,那就是一张空纸。
05.
五年级,视情况“放手”
五年级开始,家长就要开始给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做准备了。
如果你已经在此之前帮助孩子立好了规矩,并且也让他具备了一定的规划能力,那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开始逐渐给出一定的自主权,当然,最终决定权还是要牢牢握在家长手中。
这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感受到自律的快乐——回家之后的学习时间,家长给划定一道界限。
比如:
八点半之前写完作业,剩下半小时家长陪同复习,如果有剩余时间,可以给孩子稍微放松一会儿。
至于八点半之前的作业时间,家长可以酌情给孩子自己把控——先写哪科,后写哪科;先完成背诵,还是先完成练习……
家长要做的,是确保他能够实现时间利用尽可能最大化,其次便是确保孩子有认真执行自己的计划。
重点记住一件事儿:
早期的“看孩子”,更多在于“看管”,而这阶段的“看孩子”,则更倾向于“看着”,只要没有大问题就可以。
06.
六年级,准备做衔接
如果你能认真把前五年的工作做好,孩子到了六年级,成绩极大概率是不会差的,因此这时,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备考,同时,如果孩子学有余力,也可以适当为初中的衔接做些准备。
这里很多家长或许会奇怪:
现在不应该全力备战小升初吗?
个人觉得:小学阶段,你只要把基础打好就够了,首先基础打好,孩子的成绩本身就不会差,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有观察过近几年的中考,便会发现——有时候,去了重点初中,可能还真不一定是好事儿。
更何况,现在很多地方也都开始了“摇号”,只要孩子的基础、习惯,这些都不差,到了初中才是他正式发力的时候。
千万要记得:
教育是场马拉松,输在起跑线,未必不能赢在终点线,抢跑过多,可能反而影响他的“后劲儿”——别光想着“提前跑”,小心以后“倒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