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家长群聊天有感:
现在的家长,真的越来越佛系了。
如果你把时间倒推个10-15年左右,你大概率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铺天盖地的招生广告,培训班门口如潮的家长们,翘首以盼似的期待着大门敞开,随后蜂拥而入地报名、交钱、开始上课……
在今天,鸡娃群体似乎成了“异类”,可那时候,你不鸡娃,才是异类。
这件事儿,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家长们都发现了一个现实——孩子“鸡”得再成功,以后也未必过得好。
01.
先说说那届家长为什么这么热衷鸡娃吧。
首先就是时代背景:往前翻个十几二十年,那些孩子,他们的家长是什么样子的?
大多以60、70后为主。
这些家长开始工作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8、90年代,那年头,什么最值钱?
毋庸置疑是学历。
为什么当时的家长如此热衷“鸡娃”?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学历。
毕竟那时的普遍观念是:
有了高学历,才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好生活。
何况哪怕是以十年前的现状来看,当时学历这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可现在呢?为什么家长们又不重视学历了?
其实原因也是一样的——还是为了好生活。
只不过不同的是,现在学历真的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说实话,其实学历这东西,一直都是那样——甭管学历具体多少,总之最后生活能过得不错的,基本上就是这一个赛道里面前5%的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大学生、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现在根本不缺这个,人家就算挑,也还是挑前面那一小撮。
简而言之,不是因为以前重视学历,是因为以前高学历的人少,所以才重视。
同样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家长没这么重视学历了。
02.
前段时间出了件事儿,不知道大家听说没。
某地刚刚结束中考,便出现了这样一个现状——有些能上一类重高分数的考生填报了“中本一体”。
啥是“中本一体”?简单来说就是让你一门专业学7年,从高一开始,一直学专业,直到大学毕业。
中本一体的专业,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就业的(现在看来是这样),尤其是相较于同等专业的本科,其实优势要更大一些——一个学了四年,一个学了七年还有实操经验,你觉得哪个更适合就业?
以前每次我跟大家说“孩子学习实在不行,上个职高学门手艺也是个出路。”这种话,总会有人在下面喷我:
“什么?你这不是毁了孩子吗?”
讲真的,挺无奈的,这玩意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吗?他就是学不好,就是不适合学,你非赶鸭子上架那才叫毁了孩子呢。
结果现在呢?已经出现了不少分数超过一类重高录取分数线,最后却去了中本一体的孩子,这说明啥?
首先就说明这届家长更现实了,其次,大家觉得职高不好,最大的根源在哪儿?不是觉得学手艺不好,是觉得去职高的孩子有问题,可现在出现了这种状况,生源这方面的问题,相信以后也未必是什么大问题。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儿——考了高分,不是说你一定就得去重高、名校,它只是代表着你有了更多的选择。
别跟我说什么“现在的热门专业,以后未必热门”这种话,这个道理,跟中本一体没关系,你就算读的是本科,照样躲不了这个问题。
说到底,你学习,追求名校、高学历,为的是啥?到最后不就是为了就业吗?
可就业这件事儿,靠的不光是孩子的学历,家长有多少“实力”,同样很重要,所以,对于那些普通人而言,到底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好的出路呢?
试想一下:
如果现在,有一个竞争相对较小,但就业机会却大很多的方向摆在你面前,你真的确定,自己不会动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