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中医育儿全攻略:推拿食疗艾灸,让孩子安稳入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一到,很多孩子就又犯起了咳嗽。很多医院的呼吸科都是看咳嗽取药的,听见几位家长都在说”节气病”这个词。其实《黄帝内经》早有提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个时节给孩子调理,确实要讲究”应时而为”。

一、立秋养生总纲:收敛阳气,润燥养肺

立秋虽然名义上入秋,但暑气未消,此时最忌”秋行夏令”。就像《养生论》说的:”秋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个时节得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了。最近在门店常见到贪凉吃冷饮导致腹泻的孩子,这其实犯了《老老恒言》说的”秋不食瓜“的忌讳。

肺为娇脏,最怕燥邪。上个月接诊的5岁患儿晨晨,入秋后干咳不止,舌苔薄白如霜,这就是典型的秋燥伤肺。家长若能提前做好养护,很多问题都能避免。

二、小儿推拿四步法:补脾清肺揉二马

补脾经: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推300次。这个手法源自《小儿按摩经》,像给脾胃充电。记得用茶籽油做介质,推的时候要像春风拂柳般轻柔。

清肺经: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向指尖200次。上周教邻居李婶给孩子做这个手法,配合蜂蜜白萝卜水,三天就止住了干咳。

揉二马:手背四、五掌骨小头凹陷处,顺时针揉100次。这个穴位堪称”滋阴开关”,对夜间盗汗特别管用。记得用指腹贴着皮肤揉,力度要像揉面团那样适中。

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分钟。这个手法看似简单,但《厘正按摩要术》特别强调要”如盘走珠”。上周一个5岁的小孩子便秘,坚持做这个配合银耳羹,现在每天晨起定时排便。

三、食疗方:三白三黄润秋燥

银耳雪梨羹(滋阴润肺)

干银耳5g冷水泡发,雪梨半只切丁,加去核红枣2颗,文火炖40分钟。

陈皮山药粥(健脾祛湿):

鲜山药50g切薄片,粳米30g,老陈皮3g,小火慢熬成粥。记得陈皮要刮去白瓤,这样才不会发苦。老客户张姐说这个方子比她买的健胃消食片还见效。

莲藕排骨汤(益气养血):

七孔藕200g切滚刀块,排骨焯水后加姜片同炖。秋分前吃藕最养人,《随息居饮食谱》说它”生者甘寒,熟者甘温”,特别适合面色发黄的孩子。

四、艾灸穴位指南:身柱足三里

身柱穴: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这是小儿保健要穴,《针灸大成》记载能”宣肺益气”。用艾条悬灸3分钟,注意别烫着孩子。上个月给一个6岁的小女孩灸这个穴位,配合捏脊,半个月长了2斤肉。

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这个穴位堪称”天然健胃片”,尤其适合挑食的孩子。建议用隔姜灸法,薄姜片上放艾炷,每次灸2壮。记得灸完喝温水,别让汗出当风。

五、日常养护细节

穿衣指南:老话说的”春捂秋冻”要灵活运用。门诊遇到个孩子因过早穿高领毛衣,后颈起满痱子。建议备条棉纱汗巾,活动时垫后背,静坐时及时撤掉。

运动处方:晨起练”五禽戏”里的鸟戏,双臂伸展如白鹤亮翅,这个动作特别能宣发肺气。

六、古籍今用实操技巧

《本草备要》里说杏仁”润燥下气”,但给孩子用要特别注意。

试试这个改良的”杏仁露”:南杏仁10g浸泡去皮,加糯米20g、清水300ml破壁机打成浆,煮沸后滤渣,加蜂蜜调味。既安全又有效。

《万病回春》提到的”秋燥伤津”,可以用乌梅三豆饮:乌梅2颗,黑豆、绿豆、赤小豆各15g,冰糖适量,煮至豆开花。上周幼儿园爆发疱疹性咽峡炎,这个方子帮了好几个家庭。

立秋养生不是刻板流程,而是要像《寿亲养老新书》说的”顺四时之序,适寒温之宜”。前些天教家长给孩子做捏脊,有位爸爸开始总找不准位置,后来发现让孩子趴着玩拼图时操作最顺手。养生本该如此,融入生活才能细水长流。

文中所有方法需辨证使用,若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等症状,请及时就医。收藏本文同时,别忘了观察自家孩子的个体差异——毕竟《景岳全书》早就说过:”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因时制宜,才是中医育儿的真谛。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中医育儿全攻略:推拿食疗艾灸,让孩子安稳入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